画中有戏,百看不腻绵竹年画中的川
如果您尚未 四川绵竹年画历史悠久,据考,绵竹年画始于宋,盛于清,衰于民国。在清代乾、嘉时期最为鼎盛。当时全县城乡有年画作坊多家(城内最为集中,约有90多家),全县的年画从业人员达余人,大小画市摊点绵延十余公里之长,可谓盛况空前。当时的年画产品畅销云、贵、甘、陕、两湖及青海、西藏等地,同时还远销东南亚一些国家。绵竹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清代初年这里的戏剧活动便很繁盛,康熙五十一年(公元)绵竹县令陆箕永在一首《竹枝词》里就曾写道:“山村社戏赛神幢,铁板檀槽柘人梆;一派秦声浑不断,有时低去说吹腔”。乾隆年间,罗江籍进士李调元在《新搜神记》中也写到“绵竹东岳庙有沙弥素有能戏之名,忽一日窃其师千钱,逃入班中学戏”的事。这说明,在那些时日里,绵竹的戏剧活动已经十分活跃,与戏曲同作为民间艺术品种的绵竹年画,也同戏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至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有《西厢记》等戏剧年画问世。绵竹年画中的戏剧绵竹戏曲年画《连环计》
?? 由于年画属于民间艺人的作品,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下九流的“匠人画”,因此,年画的传世作品很少,大都每年一换,不加保存,这就给我们今天研究年画的发展史带来困难。所幸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采取了抢救民间艺术的措施,尤其是不少美术工作者,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便相继深入绵竹城乡采集和调查绵竹年画,通过他们的艰苦努力,搜集到一大批宝贵的传统年画资料。同时,县政府又于60年代领导成立了绵竹年画社和绵竹年画研究会,通过长期的发掘和收集,也积存了相当数量的传世佳作。迄今,已收集到年画清代雕版多件,各时间不同内容和品种的年画资料近千件,在这批丰富多彩的年画中,我们发现不少以戏剧为内容的画稿。这些画稿一般称为“斗方”。
这些以戏剧为内容的年画,仅仅是绵竹年画中的少部分戏画作品,不可能全面展现它的历史,但是,通过这些清版年画资料,却也局部反映了川剧艺术在清代的剧目,脸谱和人物装扮等方面的面貌。这部分戏剧年画中,有许多剧目我们十分熟悉,如《连环计》、《双旗门》、《肖方杀船》、《秋江》、《抢伞》、《翠香记》、《御河桥》、《二进宫》、《香莲闯宫》、《五子告母》等,至今为川剧舞台所常演。戏画与民间生活戏剧年画绵竹戏曲年画《翠香计》 在绵竹年画中大量的戏剧年画绝非偶然,这反映了历代年画作者对本土戏激赏和偏爱,唯其作者热爱和熟悉川剧,方能抓住戏中精彩典型的情节,构思并体现出生动的戏剧画面。这些戏剧年画都是写实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清代光绪三十年绵竹著名年画师黄瑞阁以半年时间创作的《迎春图》。这幅年画长卷中,如实地描绘了传统的高桩平台上所饰演的5个川剧折子戏:《秋江》、《香莲闯宫》、《抢伞》、《御河桥》和一折《西游》故事,该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绵竹县城迎春盛会的实况,它从画面组合,人和服饰以及脸谱、装扮,无一不体现写实手法,细腻、明快、堪称佳品。同时,它通过热闹的节日场面,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清未时期绵竹人民的戏剧生活。长期以来,年画借戏而增加其艺术魅力,戏剧借年画而传播更广。这样相得益彰的传统姻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在延续,近年绵竹年画社创作、印刷的不少戏剧年画,在广大农村仍然受到普遍欢迎。
出处:四川绵竹年画百科的博客
绵竹年画?∣一个有特色的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昆明治疗白癜风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2-12-20 绵竹市

电话: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