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省已经在绵竹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统筹协调和管理江苏企业到绵竹招聘,搜集反馈灾区劳动力资源和培训信息,常年为灾区群众提供江苏企业的用工信息
5月8日,在绵竹市驾校的一间板房内江苏省劳动就业对口援助远程面试系统正式开通,与千里之外的江苏13个市就业管理部门在线连接今后,江苏企业要招聘绵竹籍工人,不用再千里迢迢赶到四川,只需将岗位信息发到绵竹,在当地发布后,再通过远程招聘系统对有求职意向的劳动者进行在线面试即可,十分方便
远程招聘,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5月8日,绵竹市职业技能缝纫培训中心,20多位女工正在学习缝纫技术半个月后,她们将被就近安排到附近两家服装厂,月薪不低于800元培训中心的50台电动缝纫机,全由无锡红绵竹市邮编豆集团免费捐赠这里也是震区设立的第一个对口就业援助培训基地,从去年9月开展培训业务以来,已经帮助200多位灾区群众走上工作岗位目前,江苏的培训援建工作已经扩大到电焊、车工、缝纫、纺织等多个领域,先后有500多位绵竹农民通过技能培训后“上岗”
目前江苏各省辖市已经与绵竹当地乡镇建立了对口援助服务,各市的就业招聘信息也会及时向当地乡镇公布同时,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将会及时为灾区有输出愿望的劳动者提供岗位信息、权益维护、技能培训、政策落实等常态化服务,引导江苏用人单位和灾区劳动者实现有效对接,促进灾区劳动者向江苏和江苏援建项目有序输出,实现稳定就业
8日下午,绵竹九龙镇白玉村,长相清秀的袁莉正在给刷墙的工人送茶水,一辆的绵竹市教育局士在她家门口停了下来镇江国泰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叶春平——袁莉在江苏打工的老板,拎着礼物和慰问金来看她袁莉激动得热泪盈眶,赶紧把他迎进自家的帐篷叶春平是当天跟随招聘队伍到绵竹的,招聘结束后,便挨家挨户看望请假在家盖房子的老员工他说,“去年我们在绵竹招了10多个人,现在有四五个请假回来盖房子,我来看看他们——如果资金上有困难,公司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
省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郁桂萍说,举办大规模的现场就业招聘只是就业对口援助的一部分,今后江苏的就业援助将走向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
不仅是叶春平,当天赴绵竹招聘的企业,只要有绵竹籍员工的,负责人登门看望其家属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安排当天,绵竹的春雨淅淅沥沥,江绵竹市仁爱医院招聘苏企业的关爱让这些员工及家人如沐春风
培训援助,帮灾区群众提升就业能力
招聘现场,江都一家皮具公司摊位前,始终围满了求职者
吴可立告诉记者,建立培训基地,是受第一次援助招聘的启发当时,江苏不少服装纺织企业来绵竹招聘,虽然吸引了不少当地人,但由于缺乏相关技能,真正到苏就业的不多为了提升当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江苏省劳动保障部门便引导无锡红豆、南京卡斯迪莱服饰、扬州陆琴三把刀有限公司等江苏企业在绵竹建立了培训基地
老乡招老乡,江苏企业待遇不低
【记者手记】
国际金融危机下,江苏的稳岗压力也很大如何平衡本地就业与对口援助就业的关系?采访中,各地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的态度明确: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支持灾区重建,通过稳定绵竹市是哪个市就业重建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凭着这份责任和爱心,江苏人、江苏企业在绵竹的“美誉度”越来越高绵竹市绵远镇三泉村农民黄成蓉地震前曾在不少地方打过工,如今,家里安顿好之后,她将打工地首选在江苏,“因为我们这儿到处是江苏人,他们帮我们建房子、捐设备,村里又有不少人到江苏打工,我想,选择江苏肯定错不了”
绵竹市劳动保障局刘华林副书记说,地震后他曾两次到江苏回访绵竹籍员工,江苏人对绵竹人的关爱让他很是感动:所有企业,不仅免费提供食宿,还提供洗漱、生活用品;一些企业专门为灾区务工人员提供“夫妻房”,安装空调,解决子女入托,聘请川菜厨师,尽量减少他们生活上的不适应对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泰州、常州等市还及时绵竹市教育为打工者调整岗位、调换企业,组织了二次、三次就业江苏省及各市劳动保障部门还对绵竹籍员工实行跟踪服务到江苏打工的绵竹人,没有一人失业返乡
5月8日,四川地震灾区“手牵手就业援助行动”在绵竹体育场举行招聘现场,江苏42家大型企业提供的近6000个岗位受到求职者热烈欢迎这是四川“5·12”纪念系列活动之一江苏是当天惟一被邀请参加现场招聘的外地省份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吴可立说,“5·12”地震发生后,江苏已经在绵竹举办了5场大型援助招聘活动和十几场小型对口招聘,广大企业积极相应党和国家号召,向灾区群众提供爱心岗位这些岗位,不仅待遇高、保障全,而且针对性强一年来,我省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帮助1.4万多名灾区群众实现了就业,先后有1万多名灾区群众到绵竹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各地就业虽然金融危机对江苏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江苏企业援建灾区的热情不减,此次提供的近6000个爱心岗位与前几次一样:月薪不低于1000元,签合同、缴保险,免费提供食宿
关爱到家,江苏企业感动绵竹
人性化援助是让绵竹人感动的另一方面由于饮食、生活等地域习惯差异,更多绵竹人希望就近就地就业,江苏除了组织企业到绵竹招聘外,还千方百计在援建项目与江苏工业园的建设中尽量吸纳当地人,帮助他们实现求职愿望目前,江苏直接帮助就业的绵竹人中,近七成在当地就业本报记者 黄红芳
记者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发现招聘者和求职者都在讲绵竹话:“你们公司做啥子嘛?”“包包”“收入咋样?”“还可以,只要你肯干,收入不低,你看,我一个月拿1500元,绵竹市人民政府市长我老公一个月1800元,吃饭、住宿都不要钱,小孩在那儿上学也不要钱”“可我听不懂当地话”“没事,我们车间主任是重庆人,我们厂里有20多个绵竹人,他们讲话你都听懂的”“真的呀,那么我来填一个”来招聘的,是绵竹富新镇中付村5组的李开芳和马翠她们俩在江都打工已经5年了,公司为了便于沟通,请她们俩跟着招聘队伍回乡帮忙招聘,没想到,效果还真不错
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hj/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