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论祭祀嫘祖的意义作者王堂甲


[本论文摘要]“国之大事,在祀和戎。”“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嫘祖是几千年来,皇室官家长期奉嫘祖为先蚕,岁岁奉祭。民间把嫘祖作为蚕桑丝绸祖神,也是得到广泛祭祀的唯一女性始祖。嫘祖是具有广泛的民族信仰,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在西周时代就有“先蚕礼”的制度。从而表明传统作为历史的积淀,对社会的发展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通过祭祀活动等使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得以加强,其作用亦不可低估。在今天,我们面临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任务。我们炎黄儿女更应该倍加珍惜祖先所传。中国要复兴,传统不可丢,祭祀不可无,一定要使之古兴今盛。

本论文关键词:华夏母亲、功绩、先蚕礼、祭祀、祭祀意义

年嫘祖故里(盐亭)嫘祖文化研讨会现场

为什么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的历史文脉和牢不可破的巨大凝聚力?原因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就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习近平在年12月广东考察时强调:“我们决不可以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嫘祖文化是民族根文化、母亲文化的综合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嫘祖身上闪耀出的发明创造的创新精神、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协作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这些崇高精神品质代代相承,最终成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祭祀嫘祖就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就是在溯源、找根,同时也是敦亲睦族、知忠行孝的具体表现,有力的说明了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必然突出民族的认同,国家的统一。祭祀嫘祖,让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人人皆知,就是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根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华夏母亲先蚕始祖

嫘祖,华夏民族伟大的母亲,蚕桑丝绸的创始人,衣饰文明的肇造者。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嫘祖和炎黄二帝都是同时代的人文始祖,嫘祖是先祖女性中杰出代表,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她为创造我国古代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探求人类文明过程中憧憬未来、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承千古,成为华夏民族源远流长、自强不息、强盛发展的动力。

我国古代有关文献中,西陵氏嫘祖为黄帝元妃,以其始蚕,后人祀之为“先蚕”均有记载,嫘祖对蚕桑丝绸的发明和推广应用,终结了人类衣树叶、裹兽皮,衣不蔽体的原始蛮荒生活,开启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纪元,为华夏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蚕丝的发明是华夏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丝绸是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的象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世界,对推进东西方物质文化的交流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在造福人类。

人们称颂嫘祖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教育家、慈善家、改革家,维护民族团结,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女神,在家庭是贤妻,也是良母。

作为贤妻,嫘祖弼辅黄帝一统华夏,治理万邦,始创文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良母,嫘祖为黄帝养育了两个很有名望的儿子,即青阳和昌意,他们的子孙颛顼和帝喾,都是著名的中华五帝之一。黄帝族各支系子孙分封到各地发展、繁衍,后来演绎成为华夏民族主要骨干族系的祖先,黄帝嫘祖是华夏各民族当然的始祖。

在炎黄联合战胜蚩以后,炎帝族为了称霸中原,伺机在阪泉向黄帝发动攻击被击败,为了避免两大部族从此发生长期的分裂和战乱,嫘祖文韬武略,化干戈为玉帛,诤谏黄帝释放炎帝,促成炎黄大联盟,进而吸引和团结越来越多的各族部落和邦国加盟,推进了华夏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融合、大统一、大发展,奠定了中华国基。体现了嫘祖作一个古代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卓越智慧。

嫘祖作为古代西蜀西陵部落联盟的首领,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是著名的发明家、科学家,嫘祖对部落的精心治理和蚕丝的发明,促进西陵部落联盟欣欣向荣,日益强大。嫘祖四处劝民蚕稼,教民养蚕,传播她的发明,让更多的人群能够及早用上丝绸蔽体御寒。嫘祖是无私而优秀的教育家,慈善家。

嫘祖首倡嫁娶,兴建家庭,废止了人类原始时代传承下来的群婚、乱婚、抢婚习俗。以母性博大之爱,让先民开始拥有家庭的温暖和幸福。嫘祖是勇于改革旧俗的革新家。嫘祖随黄帝巡行天下,治理国政民事,所到之处不忘教民养蚕。由于积劳成疾,殁于湖南衡阳道,“帝念其德,封为祖神”,史籍又称为“道神”或“行神”,亦是旅行之神。

嫘祖始蚕,衣被天下,开启了人类远古文明;辅弼黄帝,一统中原,成就了华夏伟业。嫘祖作为黄帝元妃,受到历代皇室“祀先蚕”的高度尊崇。黄帝以德治天下,让华夏民族统一兴盛;嫘祖教民育蚕制衣,开启人类衣饰文明。黄帝是华夏民族之父,嫘祖理所当然就是华夏民族的伟大母亲。

二、国家祭祀先蚕嫘祖历史悠久祭祀是华夏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春秋左转?成公十三年》有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意思是说祭祀和战争是国家最为重要的两件大事。“祀”即祭祀,这是国家政治、国家行为。蚕桑与农耕并称,是中国古代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战国时代的《尚书》中即称:“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蚕桑的开发是先民走出洪荒、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和显著标志,因此,亲蚕大典自古就与亲耕之礼并重,《谷梁传·桓公十四年》载:“天子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韩诗外传》卷三曰:“先王之法,天子亲耕,后妃亲蚕,先天下忧衣与食也。”流传至今的文献充分的说明了,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当中,历朝历代祭祀嫘祖都是国家重要祭祀之一。

(一)先蚕礼先蚕礼是中国古代由皇后主持的最高国家祀典,在春二月时由皇后亲祭或遣人祭祀蚕神、行亲桑之礼。有祭先蚕、躬桑、献茧缫丝3个部分。“先蚕礼”为周代制度,在春二月时由王后带领命妇祭祀先蚕,以示劝勉蚕桑之事。以后历朝多沿袭此制,并建造先蚕坛进行祭祀。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的《周礼.天官.内宰》中载: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岁终,则会内人之稍食,稽其功事,佐后而受献功者,比其小大与其粗良而赏罚之。南宋范晔所著的《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何谓“先蚕”,先蚕指最早发明种桑养蚕的人,相传为黄帝元妃嫘祖,中国民间奉之为蚕桑之神。战国时,附会以天驷星座代表先蚕。称嫘祖为“先蚕”,首见于汉《淮南子》引《蚕经》;《隋书·礼乐志》记北周享先蚕,称“行西周故事”,皇后“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北宋刘恕《通鉴外记》亦日: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南宋罗泌《路史?疏仡记?黄帝》载:“帝之南游,西陵氏殒于道,式祀于行,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蚕”。

(二)历朝历代国家祭祀先蚕表

朝代

主祭人

史料

东汉

明德马皇后

《后汉书》志第四?礼仪上载:〔明帝永平二年三月〕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

西晋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晋书》卷一九志第九?礼仪上载:〔武帝太康六年〕诏曰:“昔天子亲藉,以供粢盛,后夫人躬蚕,以备祭服,……”于是蚕于西郊,盖与藉田对其方也。

南朝

文穆皇后

王宪嫄

《宋书》卷六本纪第六?孝武帝载:〔宋世祖孝武皇帝大明四年三月〕甲申,皇后亲桑于西郊。

唐朝

文德顺圣皇后(长孙皇后)

《新唐书》本纪第二?太宗载:〔太宗贞观元年〕三月癸巳,皇后亲蚕。

唐朝

皇后

武则天

《旧唐书》本纪卷四?高宗上载:〔高宗显庆元年〕三月辛巳,皇后祀先蚕于北郊。

唐朝

皇后

武则天

《旧唐书》本纪卷五?高宗下载:〔高宗总章二年三月〕癸酉,皇后亲祀先蚕。

唐朝

皇后

武则天

《旧唐书》本纪卷五?高宗下载:〔高宗咸亨五年三月〕己巳,皇后祀先蚕。

唐朝

天后

武则天

《旧唐书》本纪卷五?高宗下载〔高宗上元二年三月〕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

唐朝

皇后

王氏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睿宗玄宗载:〔玄宗〕开元元年正月辛巳,皇后亲蚕。

唐朝

皇后

张氏

《新唐书》本纪第六?肃宗代宗载:〔肃宗乾元二年〕三月己巳,皇后亲蚕。

宋朝

皇后

张氏

《宋史》志第五十五?礼五(吉礼五)载:宣和元年三月,皇后亲蚕,即延福宫行礼。其仪:季春之月,太史择日,皇后亲蚕,命有司享先蚕氏于本坛。

宋朝

皇后

郑氏

《宋史》卷二十二本纪第二十二?徽宗四载〔徽宗宣和元年〕闰月辛巳,皇后亲蚕。

明朝

孝洁皇后

陈氏

《明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载:〔明世宗嘉靖九年春正月丁酉〕大祀天地于南郊。丙午,作先蚕坛于北郊。三月丁巳,亲蚕于北郊。

明朝

皇后

张氏

《明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世宗一载:〔明世宗嘉靖十年〕夏四月丁巳,皇后亲蚕于西苑。

清朝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

《清史稿》卷八十三志五十八?礼二吉礼二载:乾隆七年,始敕议亲蚕典礼,……是岁定皇后飨先蚕礼,立蚕室,豫奉先蚕西陵氏神位。……九年三月,始亲蚕如仪。

清朝

孝淑睿皇后

喜塔腊氏

《清史稿》卷十六本纪十六?仁宗本纪载:〔嘉庆元年三月〕己巳,皇后祀先蚕。

清朝

孝和睿皇后

钮祜禄氏

《清史稿》卷十六本纪十六?仁宗本纪载:〔嘉庆八年三月〕庚申,皇后行躬桑礼。

(三)皇帝、皇后祭祀先蚕

1、武则天祭祀嫘祖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十分崇尚嫘祖,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一位君临天下的女性,作为大唐帝国也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身为皇后、黄帝,先后多次亲蚕。唐高宗李治显庆元年三月,武则天在登上后位仅五个月,就举行了隆重的亲蚕仪式。唐高宗李治总章二年、咸亨五年她又先后祭祀先蚕。值得一提的是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三月,武则天又举行了一次先蚕祭祀。这是她成为天后以来的第一次亲蚕,这次亲蚕的特别之处在于,“百官及朝集使皆陪位”。这是一次破格举动,虽然亲蚕礼是由皇后和内外命妇举行的唯一一个国家祭祀,但是这次让百官和朝集使(进京汇报工作的地方官员)都陪着她进行仪式,更突出了武则天的崇高地位。武则天敬崇嫘祖功绩,其政治风范也尽学其嫘祖,推崇养蚕种桑,息兵,以道德化天下等。武则天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桑的参考。

举行祭祀先蚕典礼,是要纪念蚕神嫘祖和赞颂妇女对养蚕的贡献,对于主祭的武则天,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分量从此受到进一步的肯定。因为根据唐代的国家礼制,先蚕礼与籍田礼一样,是朝廷鼓励人民农耕养蚕,提高农桑生产的国家级的重要仪式。籍田礼由天子亲自主持,先蚕礼是由皇后主持的唯一国家典礼。武则天以母仪天下的皇后身份亲自主持祭祀天蚕大典,很明显的便是在昭告臣民,她不是一般只主管内宫事务的皇后,还是国家的政治领导人。

2、康熙御制耕织图传宝典祭祀嫘祖证渊源

五千年中华古国为“以农立国,以桑为经”的农业大国,素有重农桑的传统。历代明智的统治者都懂得农桑的重要性,莫不重视农桑,鼓励耕织。清康熙二十八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南巡,当地士绅把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璹所作的《耕织图》(该图共45幅,表现了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的情景)呈献给康熙皇帝。康熙观览后,感叹不已命时任内廷供奉的焦秉贞依照楼璹所作的《耕织图》重绘,并由时任鸿禄寺序班的朱圭加以雕刻。康熙皇帝重视农桑,他还命将此图册分赐诸王公大臣,令其体味并躬行重农国策。

《康熙御制耕织图》(该图共46幅,耕图、织图各23幅)《织部·祀谢》此画副表现了蚕农在蚕茧丰收成丝之后“酬蚕”谢神的祭祀活动。内刻有宋朝绍兴县令楼王寿五言诗:“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眇茫,解为民为福。”康熙皇帝为此画题诗赞曰:“劳劳拜簇祭神桑,喜得丝成愿已偿,自是西陵功德盛,万年衣被泽无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西陵氏嫘祖始蚕衣被天下,惠泽兆民,功德无量,充满了对嫘祖的崇敬之情。

3、孝贤皇后亲蚕

春季是开始养蚕的季节,世界最早养蚕以及应用蚕丝织造丝绸的技术都来自中国。自古以来,在中国帝王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中,祭祀农桑是很重要的一环,按照男耕女织的传统习惯,祭祀的分工则为皇帝亲耕、皇后亲桑,以此来为天下的农夫织妇做出榜样。

乾隆九年(年),孝贤皇后亲蚕,举行了清代第一次皇后亲蚕礼,这次亲蚕礼是清代最为隆重的一次。据《清史稿》记载,整个典礼要进行多日,先在蚕坛由皇后拜先蚕西陵氏之神位,行六肃、三跪、三拜之礼,从祀妃嫔在坛下跪拜。第二天,行躬桑礼,由专人向皇后进筐和钩,内官们扬彩旗、鸣金鼓,歌采桑辞。乐声中,皇后持筐钩由桑畦北面正中开始,东西三采,然后上观桑台,看采桑。妃嫔公主各五采,命妇九采。采下的桑叶由蚕母跪接,授蚕妇拿去养蚕。蚕结茧后,蚕母、蚕妇从中挑出上好的蚕茧献上,挑选吉日,皇后到蚕坛后的织室行治蚕礼,缫三盆,交予蚕妇,至此,全部典礼宣告结束。皇后亲蚕的仪驾是凤舆,穿明黄纱云龙女朝袍。凤舆与朝袍都只有皇后大婚和亲蚕时才能乘坐与穿着,可见皇后先蚕礼的规制之高。

乾隆十三年,乾隆命宫廷画家为记录孝贤皇后举行亲蚕礼的景况,集体创作了《孝贤皇后亲蚕图》。郎世宁为亲蚕图画稿的主持人,《孝贤皇后亲蚕图》卷共有四卷,均为工笔重彩画。四卷分别绘孝贤皇后行亲蚕礼的诣坛、享祀、躬桑、献茧四个场景,较完整地反映了清代皇后亲蚕仪礼的全过程。《孝贤皇后亲蚕图》的绘制为今人了解清代皇后亲蚕礼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四)全国各地纪念先蚕嫘祖建筑物及祭祀活动表(据不完全统计)

序号

地域

建筑物名称

祭祀状况及主神

出自何处

1

北京

先蚕坊(永定门外)

西陵氏嫘祖

《清史稿》

2

北京

先蚕坛(北海公园)

西陵氏嫘祖

《清史稿》

3

北京

蚕坛(中南海内)

西陵氏嫘祖

《清史稿》

4

上海

黄道婆祠

西陵嫘祖和黄道婆

《上海风物志》

5

天津

天宝宫楼桑庙

嫘祖蚕神

《析津志辑轶》

6

南京

云锦娘娘庙

七仙女和蚕神

《行业保护神》

7

南京

蚕坊(古建康城)

西陵嫘祖

《北齐书》

8

洛阳

蚕坛(魏京西郊)

蚕神嫘祖

《晋书》

9

开封

先蚕坛北宋宫西南

先蚕

《宋书》

10

洛阳

先蚕坛(隋京都)

先蚕西陵氏

《隋书》

11

西安

先蚕坛(唐京都)

先蚕西陵氏

《旧唐书》

12

杭州

先蚕坛(南宋京都)

先蚕西陵氏

《宋史》

13

杭州

通圣庙、机神庙

轩辕、嫘祖

明《通圣庙记》

14

杭嘉湖

蚕神庙

蚕神每年两次祭祀

蚕乡信仰习俗考

15

浙江桐乡芝村

蚕神庙

蚕神每年两次祭祀

中华全国风物志湖州养蚕迷信

16

杭嘉湖

轩辕黄帝庙

黄帝、嫘祖

《清史稿》

17

苏州

机神庙

黄帝、嫘祖

《苏州志》

18

苏州

轩辕宫

黄帝、嫘祖

《苏州志》

19

苏州

丝业公所

黄帝及元妃

《苏州丝业整顿旧规碑》

20

吴县

霞章公所

黄帝嫘祖

重建霞章公所记

21

四川成都

三皇会

三皇和嫘祖

《成都通览》

22

四川内江

嫘祖会

嫘祖

《成都通览》

23

四川什邡

蚕神庙

先蚕嫘祖

《太平广记》

24

四川绵竹

蚕神庙

先蚕嫘祖

《太平广记》

25

四川大竹

玄女宫机神庙

先蚕嫘祖

《大竹志记》

26

四川盐亭

嫘轩宫

嫘祖和黄帝

《嫘祖研究》

27

四川盐亭

天禄宫

嫘祖和黄帝

《嫘祖研究》

28

四川盐亭

嫘轩坟

嫘祖

《嫘祖研究》

29

广东佛山

绫帽行庙

嫘祖

鼎建绫帽行庙碑

30

湖南长沙

西陵宫庙嫘祖殿

嫘祖

《中国实业志》

31

湖南湘潭

雷祖殿

嫘祖

《琐谈》

32

湖南衡山

雷祖峰

传说嫘祖墓地在峋嵝峰又称雷祖峰

《湘衡稽古》

33

湖北宜昌

雷祖殿

嫘祖

《湘衡稽古》

34

湖北宜昌

轩辕洞

轩辕与嫘祖

《宜昌县志》

35

湖北宜昌

西陵山庙

轩辕与嫘祖

《夷陵州志》

36

湖北宜昌

嫘祖洞

嫘祖

《市情简介》

37

湖北宜昌

先农坛

轩辕嫘祖

《宜昌县志》

38

湖北宜昌

古黄陵庙

轩辕嫘祖、夏禹、诸葛亮等

《宜昌县志》

39

湖北宜昌

西坝黄陵庙

轩辕嫘祖、夏禹

《宜昌县志》

40

湖北远安苟家垭镇

蚕神庙后改为财神庙

蚕神和财神

《远安调查报告》

黄帝元妃嫘祖活动过的许多地方,都留有相应的遗迹和民间传说,人们追念和祭祀“先蚕”、“蚕神”的“先蚕祠”“先蚕坛”“庙宇”等遍及全国许多地方,这均是华夏儿女为表达对华夏母亲嫘祖的思念和崇敬。

(五)盐亭民俗祭祀先蚕礼

几千年来,皇室官家长期奉嫘祖为先蚕,岁岁奉祭。民间几千年来更是视嫘祖为蚕桑丝绸祖神,也是得到广泛祭祀的唯一女性始祖。在嫘祖出生和归葬之地四川盐亭县,祭祀嫘祖起源于秦汉民间,几千年来祭祀嫘祖的民间风俗,代代相传,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蚕过年)至二月初十(先蚕节)及九月十五日(酬蚕节),在全县各地近百处嫘祖纪念地,献上猪牛羊“三牲”、红鞋等祭品,举办舞蚕龙、耍水龙、耍桃子龙、唱大戏、祭蚕神庙会等活动。

1、史料记载盐亭民间祭祀先蚕表(据不完全统计)

名称

朝代

作者

内容

《嫘祖圣地碑》

唐朝

赵蕤

“是以岁在正月朔八至二月初十,天子庶民祭祀先蚕典礼之隆,全然帝王祭祀先农之尊”。

《太平御览》

北宋

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的

“蚕丝山,众拜嫘祖。””南宋朝王象之著的《舆地纪胜》载:“潼川府蚕丝山,在永泰县(省即归盐亭)西(南)二十里,

《元丰九域志》

北宋

王存

“梓州蚕丝山,每上春七日,远近士女游此,以祈蚕丝。”

《盐亭县志》

清乾隆

“乾隆五十年(),盐亭县令胡光琦在县城先蚕坛祭先蚕嫘祖,祭嫘祖的当年农历二月初十,县令及其县僚、里长们列队叩首,上香奉贡……”

《盐亭县志》第一卷(时序《风俗》附)

清光绪

正月初,无论男女老幼,衣着鲜洁,至祠墓,拈香谓之与祖人,拜年式遍游宇观。凡庙寺多塑老夫妇二人,服古衣冠,如杜公状,谓之谷父蚕母,初八日人多,演影戏,庆祝诞辰,此暗合古语七人八蚕之说。”

《盐亭县志?行会》

清光绪

“丝布帮。‘传说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纺织,故疋头行纺织业祀奉为神,塑像于上乘寺。每年九月十五日祭祀,称为嫘祖会。’(民间称为“酬蚕节”)”又“缝纫业‘敬奉轩辕,以九月二十八日为轩辕会。’”

2、盐亭纪念嫘祖建筑物及祭祀活动表(据不完全统计)

地域

建筑物名称

祭祀状况或主神

地名

金鸡镇

黄帝元妃、嫘祖陵

年年月月天天祭嫘祖

青龙山

金鸡镇

天禄观、嫘祖文化宫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等

龙翔山

金鸡镇

嫘轩宫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青龙山

金鸡镇

嫘祖圣地碑

崇敬嫘祖

三溪口

金鸡镇

纪念馆、先蚕嫘祖庙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猫儿嘴

金鸡镇

嫘祖殿、烽火台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天台山

高灯镇

纪念馆嫘祖宫先蚕楼

崇敬嫘祖、歧伯、苍颉、王母、

观音、文昌、财神等

灯杆山

高灯镇

嫘轩阁晒丝廊抽丝台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宝范寺

高灯镇

报恩堂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龙盘村

高灯镇

嫘轩宫

轩辕、嫘祖、仓颉

灯杆山

龙泉乡

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金龙山

龙泉乡

藏丝洞

金龙山

龙泉乡

先蚕庙、先蚕楼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金凤山

玉龙镇

嫘祖殿、先蚕塔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烟顶山

玉龙镇

先蚕庙、嫘祖礼堂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原玉龙粮站

玉龙镇

先蚕牌坊、先蚕楼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麒麟山

林农镇

先蚕殿、先蚕楼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玉龙山

林农镇

嫘祖阁、名人馆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玉龙山

林农镇

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玉成山

八角镇

嫘祖石刻像、张三纪念馆

崇敬嫘祖

过岗楼

金孔镇

西陵公园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佛广山

金孔镇

嫘祖殿

嫘祖、轩辕

西陵坡

金孔镇

嫘祖殿

嫘祖、轩辕

三月山

麻秧乡

陈书纪念馆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三龙山

巨龙镇

先蚕楼、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梅子寨

黄甸镇

先蚕楼、丝姑庙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功梓山

林山乡

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高灵观

柏梓镇

先蚕楼、轩辕庙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金钟山

柏梓镇

嫘祖庙

嫘祖

乐阳村

来龙乡

先蚕楼、轩辕庙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麻丝咀

来龙乡

青龙宫

嫘祖、轩辕

青龙山

来龙乡

麟龙庙

嫘祖、轩辕

麟龙

来龙乡

无为山

嫘祖、轩辕

无为山

来龙乡

轩辕庙

嫘祖、轩辕

轩辕坡

剑河乡

先蚕楼、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走马岭

茶亭乡

嫘祖殿、先蚕楼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卧龙山

榉溪乡

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万象山

洗泽乡

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玉印山

剑河乡

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玉霞山

茶亭乡

歧伯宫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茶亭乡

嫘祖殿、先蚕楼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龙潭庙

安家镇

嫘祖殿、先蚕楼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灵岩寺

黑坪镇

先蚕庙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回龙山

黑坪镇

嫘祖殿

崇敬嫘祖、轩辕、王母、观音、

文昌、财神等

高观山

安佛

嫘祖殿

嫘祖、轩辕、观音

安佛

天垣

嫘祖殿

嫘祖、轩辕、观音、盘古

盘古垭

三星

嫘祖殿

嫘祖、观音、九天玄母

三圣宫

(中国侨联原主席庄炎林在年华夏母亲——嫘祖祭祀大典诵读祭祀文)

三、祭祀嫘祖的重意义

祭祀嫘祖意义深远,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进行国家级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形成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顶层设计,为此更需要构建整个民族的公认标准和符号。黄帝是中国人世代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共祖,也就是我们现代国民常说的“国父”,而黄帝是中国的“国父”,因此,我们要对黄帝进行祭祀。然而嫘祖是黄帝的元妃,嫘祖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国母”,同样是人文始祖,因此我们也应该对嫘祖进行祭祀。黄帝嫘祖是我们的血脉之根、精神之魂。根与魂的统一,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也预设了文明进程的中国路径。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来看,华夏文明延续不断的主要原因是重视血缘关系和祖先崇拜。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黄帝嫘祖的敬重和崇拜从没有断。

(一)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爱国主义情怀

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持久的历史连续性,创造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民族凝聚力,正是这种血浓于水的民族凝聚力,交织成中华民族文明牢不可破的根脉文化,民族的各类谱谍文化等。众多文化交织点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使中华文化绵延不断,爱国主义是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因而使我国千姓百族的同胞知道其来有自,明瞭民族文化的血脉,不忘祖恩,团结进取,共建和谐亲睦的祖国大家庭。华夏儿女不管生活在何方,都知自己的血脉连通华夏祖国,祖根在中华,“我的中国心”、民族魂,将随祖国的富强伟大而日益增强,为作为五千年文明史古国焕发青春的民族自豪感而日益升华。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二)有利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嫘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保留和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中国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丝绸文化几乎是与中国的文明同时产生的,而且又是与中国的文明同步发展的。嫘祖是中国植桑养蚕与丝织品的发明家,是中国几千年来蚕桑文化、丝绸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起源阶段推动文明发展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和人文始祖。嫘祖的伟大功绩,不但塑造了她名垂史册的光辉人生,而且开启了中华年的文明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是振奋民族精神、振兴民族经济的强大动力。嫘祖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嫘祖文化与炎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流,它们相互碰撞、交流、吸收、融合,共同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嫘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蕴含着现代文明赖以传承的优秀文化遗产、精神资源和思想源泉,为现代文明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滋养和启示。弘扬嫘祖文化,对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弘扬嫘祖精神和公民道德素质提高

何谓中国梦?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实现中国梦?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何谓中国精神?习近平认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嫘祖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社会公德意识,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嫘祖文化的核心是嫘祖精神,嫘祖精神就是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坚持民族团结、开拓创新、无私奉献、造福民众的奋斗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嫘祖勤劳善良、勇于实践的精神,有助于全社会真正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形成勤劳的社会道德风气,洗涮懒汉思想;嫘祖积极探索、善于创造的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那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安贫乐道、小富即安的道德观念将会被抛弃;嫘祖传播技术、播撒文明的精神,有利于促进和巩固社会主义的团结协作、平等互利等新型职业道德关系。总之,研究和开发这一文化资源,不仅能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道德修养,形成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一致的伦理道德体系,而且可以直接为当今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   嫘祖文化的现代意义,还表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嫘祖传播文明,安邦定国,注重礼仪,开展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实现了华夏一统、国富民强的宏伟目标。嫘祖的故事,传递着远古先民求生存、求发展的信息,歌颂了杰出人物为民谋福祉的高尚品德与求实精神。嫘祖被几千年来奉祀为劳动者的神,激励着后人为创造美好的生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嫘祖在生活和创业中还充分展示了一种广阔的开放胸怀,正是这种豁达开放的精神,孕育、缔造了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强大的生命力正是来源于这种伟大的精神。(四)有利于人们寻根问祖,不忘乡愁热爱故土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以同源同祖为荣、以同根同系为亲。嫘祖文化作为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蚕桑文化、丝绸文化、衣饰文化、女性文化、母亲文化的综合体,其大民族、大文化、大团结和大统一的独特内涵,在古文明、根文化中独树一帜。嫘祖文化已与黄帝文化一道,成为凝聚海内外华夏儿女和衷共济、强盛中华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力量。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在当今世界,伴随着人们的全球意识日益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寻根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各自存在着自己的特殊问题,都希冀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中寻求救世安邦的良方与文化之根,特别是那些已经实现现代化过上富裕生活的人们,将怀着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寻求祖先繁衍生息的文化土壤,这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根谒祖活动之风日盛的深层原因。中国人民热爱故土,重视乡土人情,虽远游千里,终不忘叶落归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加大对嫘祖的宣传,一定会掀起寻根问祖、拜祖、祭祖热潮。黄帝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养蚕”、“织丝茧以供衣服”,谏诤黄帝,旨定农桑,统一中原,是华夏古国的奠基者。同时,还是后来炎黄子孙许多姓氏的来源。根据资深姓氏专家谢钧样先生的研究发现,在当今占全国汉族人口的90%以上的个大姓中,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姓的72%。而黄帝族产生的姓氏,从母系氏族角度考虑,绝大多数都出自嫘祖。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喾族,而这两大分支也都出自嫘祖。此外,古代的姓氏还有直接出自嫘祖者,例如:嫘姓,据《元和姓纂》记载,即是黄帝的妻子嫘祖的后代,还有纍姓和累姓,也都是嫘祖之后。因此,祭祀嫘祖,加大对嫘祖姓氏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开发力度,有利于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

(五)有利于家庭美德的传承

为什么中国人有世界上最稳定的家庭结构和亲情关系?是因为五千多年来世世代代母亲忍辱负重、相夫教子,为家庭、为儿女辛劳一生、奉献一生,形成了中华民族看重亲情、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满足经济合作的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母亲是家庭的重要维系者,嫘祖和黄帝联姻后,“兴嫁娶、尚礼仪”,禁止部族群婚、乱婚,率先倡导人伦纲常,建立了基本稳定的婚姻家庭制度和社会生活秩序,在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史上建立了划时代意义的卓越功勋。

嫘祖非常孝敬父母,传说她经常不辞辛劳外出采摘野果侍奉体弱多病的父母。同时嫘祖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时常带到族民中间参加劳作,派到偏远艰苦的地方,磨炼他们意志,增长其才干。她以为民谋利的理念,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以超人的胆识,以勇于创新的行动,教育着她的儿子;以勤劳、智慧、仁慈、包容的品质,深深地影响着她的儿子。正是因为嫘祖的母德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才有了昌意的儿子、嫘祖的孙子颛顼帝的“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的伟业!才有了玄嚣的孙子、嫘祖的曾孙帝喾的“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的奇功!才有了嫘祖的后人尧天舜日的清明德政!才有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的历史演变!才有了炎黄子孙的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才有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代代相传!

祭祀嫘祖有利于世代中国人弘扬民族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筑牢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感恩母亲、重视母教、弘扬母德、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动员全社会“崇尚母爱,崇尚母教,尊老爱幼,争做合格家庭,争做合格母亲,争做合格子女”。尤其是在当下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都应把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列为全民教育的首位。

(六)有利用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嫘祖既是有着大量文献记载的中国远古时期的历史人物,又具有历史传说中的神话色彩,由人到神再上升为“人格神”。这种人神兼备的双重身份,使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因为旅游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包括人文的、自然景观的,都是可以迅速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无价之宝。嫘祖的这种“人格神”的形象,就是一个极大的可利用的旅游资源。因为她是“人文始祖”,是“伟大母亲”,是“中华民族第一夫人”;同时她又是“蚕神”、“先蚕”,是创造女神的化身。当然,嫘祖文化的开发决不仅仅是建一个旅游景观的问题,它可以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炎黄文化、中华文化、龙文化、凤文化等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它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各个行业。如河南省新郑市十年来,累计签约项目总金额数千亿元。陕西省黄陵县年旅游收入到达到8亿元,连续两年进入西部百强县。湖北省随州市年旅游收入到达到96.9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位列湖北全省前三位。

这些年来嫘祖故里盐亭已喜迎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及国内各界社会人士前来祭祀华夏人文始祖——嫘祖达数十万人次,并与河南新郑市、陕西黄陵县、浙江缙云县、湖北随县结为“友好县”这些都是重要的人脉资源。

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嫘祖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嫘祖文化、开发建设嫘祖故里的历史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嫘祖文化产业步伐,把嫘祖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开发确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之一。制定了以嫘祖文化为龙头,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正在实施。

当前,国家正在推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全国各地也在积极行动。弘扬嫘祖文化对于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西部的崛起,首先是文化崛起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盐亭作为嫘祖故里,拥有历史悠久的蚕桑丝绸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机遇,以嫘祖文化品牌为载体,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将自身发展创造性融入其中,扩大嫘祖文化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弘扬嫘祖文化,加强嫘祖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方面,进一步加大推介和投入力度,让嫘祖文化走出盐亭、走遍全国、走向全世界。

作者:王堂甲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绵阳市嫘祖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盐亭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哪家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hj/122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