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1743.html 美丽乡村留古韵,百年古村展新颜
初冬时节,记者来到百年古村陇南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进行了采访。这里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将一段凝固的历史、尘封的岁月做为推进融进美丽乡村建设,紧跟全县乡村旅游开发热潮,让百年古村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人住农家院,享受田园乐
一株需要四个人才能合抱的麻柳树,在朱家沟村口洒下一大片浓荫。一架悬空的小水电引水渠被改造成城垛的形状,“朱家沟”三个红色的大字刻在上面。
李成秀家刚好就在村口。“家里改造房子的时候,我们自己准备了木头、沙子和砖头,镇上补助了水泥、瓦片、檐板和窗子,由镇上请来技工统一施工。”在李成秀告诉记者。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把房子整修好了,路干净了,房子漂亮了,人的心里也就敞亮了。村里的环境在建设前后的变化,简直是让人不敢相信啊。”说起村上美丽乡村建设,李成秀还是忍不住一番感叹。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对于村上统一实施的以“土”为特色的风貌改造,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部分村民不是很理解,认为太土气。为此,镇村两级干部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李成秀更是率先带头进行了改造示范,又无偿出让土地多平方,用于村里建纪念广场、修公厕,从而推动了全村住房风貌改造的顺利进行。“现在群众的观念变了,对于村里的建设都是大力支持的。”李成秀说。
庭院深深、古韵悠悠。古色古香的“问炉亭”,浅草疏树的“澄怀道”,无论是体现农耕生活的“归朴园”,还是有着动人传说的“灯盏潭”,如今,经过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朱家沟,到处散发出迷人的乡愁气息。
朱彦忠正在自家修葺一新的住房前做着犁头。“政府帮着给我家改造了住房。厕所还没有修好,村上给我们申报了0元的圈厕改造资金,准备过段时间修。”朱彦忠告诉记者。
今年60岁的朱彦忠家里4口人,女儿留在家里照顾8岁的孩子上学,老伴常年有病。作为村里的贫困户,今年前半年,镇上为他办理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这些贷款,准备用做埋天麻的开支。政策再好,也要自己好好干。”对于未来的打算,朱彦忠满怀希望。
不仅要让环境美起来,还更要让村风民风美起来。“等我扫干净了你再照吧,现在正是落叶的时候,树叶子一天都打扫不及啊。”见到记者拍照,一位村民从家里取来扫帚一边扫起了落叶一边对记者说“现在村里建设的这么好,环境卫生每天都要保持好。”
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变村庄环境的同时,也深深改变了朱家沟村民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朱家沟依托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整修河道,硬化入户道路、美化庭院,对村民的住房统一进行了“土味十足”风貌改造,恢复村落的原生环境,呈现出了一副“人住农家院,享受田园乐”的家园美景?
深宅老屋,凝结宗族过往的“活”历史
一条终年清冽的小溪将整个村庄拉长,鳞次栉比的民居座落在溪流两岸。
一件石质的拴马桩立在朱家大院门口,上面依稀可见“道光十九年立”字样,高高的台阶上一对以转角莲为图案的圆石鼓“门当”显得极为醒目。
走进朱家大院,光滑平整的石阶,斑驳残破的院墙,黝黑陈旧的檐头,精雕细琢的砖瓦,时间仿佛在这里凝固。
据载,“朱家大院”始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公元年),距今已有将近年历史。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记录家族百年兴衰的大院,该村对其进行了“修旧如旧”的加固修缮,保留了原有的木质构件和石雕瓦片,在保护村庄历史文化原真性的同时,留住了家族的精神家园。
朱家沟现有的51户村民当中有46户朱姓。已经离开朱家沟多年在县城经营一家餐馆的朱氏后人朱彦杰,向记者展示了其家族中保存的一件家谱的照片。这件修撰于民国33年(年)的家谱中有一则题款:“祖于前明成化二年由四川绵竹县朱家坎迁入,永久发达,丁财两旺。”
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和崇文重教的习俗传统,为这里积攒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百年而下,俊才辈出。翻阅成书于民国年间的《新纂康县县志·人物卷》,记载:“朱耀山,字秀峰,县南岸门口人,光绪乙酉科武举。”“朱凤仪,字云凌,岸门口人,陕西华阳县知事。”
朱家沟村虽经百年沧桑,仍较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古道、古宅、古泉等建筑格局,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景观意象和文化表征?11月9日,朱家沟村进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公示名单。
留住时间的方式,惟有变成珍贵的事物
燕子河穿过大峡口后,与中节河(旧称太平河)在岸门口交汇,河面渐宽,水流渐涨。关于岸门口地名的由来,当地人这样解释:早年间的岸门口,所建房屋前面向街,后檐临河,房基多建于河岸,故称之为岸门口。
可不可以有这样的情境?于某一个清晨,在燕子河细碎的涛声夹杂着商肆的叫卖声中,当年的岸门口人,临轩推窗,举目处但见“牛头山松竹满山”“每当春暖,积雪不消(《新纂康县县志》语)”。
而位于燕子河南岸、牛头山北坡的朱家沟,这里的村民却在背倚牛头山的厚实中,亲历了宗族变迁的百年岁月,更是见证了一段解放建政的红色历史。
年5月,康县县政府驻地由云台迁至岸门口。
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七军二十师六十团奉命执行解放康县的任务,六十团指战员从成县出发,经镡河、云台直逼国民党康县政府所在地岸门口,国民党守军闻风而逃,经阳坝南逃入川。至此,康县全境宣告解放。12月9日,康县县委机关干部进驻康县,随即展开工作。(《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康县组织史资料(——)》)
在年5月建成大礼堂前,康县首次党员会议、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等多次会议都在朱家沟麻柳树下召开。朱家沟村口成为县上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的主要会场:树旁仅摆供发言者使用的一张桌子和一条凳子,其余领导和干部皆以石为凳,坐于树下。
朱彦杰告诉记者,村里的老年人说,以前村口的麻柳树沿河岸一字排开共有10棵,因为枝繁叶茂,阴翳蔽日,常有燕子筑巢其上,每当烟云低垂,成千上万的燕子飞旋于河滩,蔚为壮观,燕子河的由来实始于此。
李秀成的二儿子李冬林目前正在朱彦杰的餐馆学习厨师。“房子改造好后,镇上的领导专门来找我谈话,让我趁着村上发展古村旅游的机会,开办一家农家乐。”李成秀告诉记者,自家的房子地里位置好,家里有10间房,再者家里又不缺人手,开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留在家里挣钱实在是再好不过。
“村里的建设还没有结束,就来了很多的游客。这里的人气一定会越来越旺,明年五一吧,争取把农家乐开起来。”李成秀说。
李成秀的致富梦想如今即将照进现实,而朱家沟的古村旅游事业才刚刚起步。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不断推进,朱家沟村将沉睡的历史和红色的基因重新唤起,开发成让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的珍贵“乡宝”,在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后,让自己“活”了起来,美了起来。
文/图郭博
监制:胡志文审核:郭博编辑:焦杨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hj/13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