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类型分期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388063.html在河南品洛阳水席,开封灌汤小笼包,从饮食中窥千年华夏文明,又能体验古法手作的唐三彩、木版年画,将古老华夏文明亲手复刻。不论是带孩子一起边学边玩感受古老华夏文明,还是和朋友一起自驾,尝试一趟文化之旅,也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下一程山东,欢迎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春日潋滟光景之下,牡丹花盛放的洛阳曾迷倒过大片文人雅士,如今虽不是在春日中抵达,倒也不愁好去处。
我们一行人的寰行中国文化旅程开始于千年古都西安,第二站抵达五千年文明的帝都洛阳,跟着一帮朋友们开着别克昂科威,全程自驾,自在而欢快。这一次我们不是为牡丹花而来,也没有去白马寺。与大雁塔挥别道再见后,告别西安的肉夹馍、臊子面,我们的文化之旅始于洛阳水席。
1
牡丹燕菜
1
从西安出发,大约要一日的路程,早晨出发,开车的伙伴一路走走歇歇,经过三门峡,驶过黄河流域,经过华夏文明发源的中心。别克昂科威外形拉风,一路车队自驾被围观无数,SUV走高速超大车也毫无压力,我们车的姑娘开车都能飚到迈。大约6小时车程抵达洛阳,迎接我们的是期待已久的洛阳水席。提前预定了洛阳城最有名的“真不同”饭店,这里的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是国家级保护遗产,来这里专吃洛阳水席。
1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洛阳三绝,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洛阳特有的汉族传统名宴,始于唐代,有多年历史。全部热菜皆要有汤,冷盘八道,热菜十六道,其中四个压桌菜、八个大件、四个扫尾菜。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吃个水饱吗?头盘要上牡丹燕菜,在错过牡丹花的季节,倒是由此找到丝丝缕缕牡丹的味道。
1
冷盘八道
0
象棋棋子饼甜品
0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其中代表菜品有牡丹燕菜、连汤肉片、米酒满江红、小酥肉、油炒八宝饭等。食材中即有萝卜这样平时的蔬菜,也有加入鲍鱼、海参等精品食材。
0
小酥肉
0
连汤肉片
0
第一次吃到带汤的梅菜肉片
0
鲍鱼
洛阳水席二十四道全程吃下来,吃的是饮食文化的传承和精髓,其中尤其是汤在宴席中的使用,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大菜带汤,小盅亦有汤,或许从食材上来说称不上盛宴,但作为文化”盛宴“不可不品。
手绘唐三彩
翌日一早从“牡丹花城”洛阳出发,车队驶向洛阳南石山村的唐三彩工作室,在唐三彩博物馆副馆长张舰的带领下,亲自动手体验彩陶施釉过程。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三彩指的是黄白绿三色,其种类以人物、马匹、骆驼、器皿最具代表,在参观中看到骆驼、马、牡丹花、少女,印象最深刻的是女乐偶,漂亮的衣衫,充满微笑的脸庞,温暖和煦的颜色质感,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唐三彩马感觉很不同。唐三彩在古代是冥器,用于殉葬。随着唐三彩复原工艺的发展,唐三彩已被看作为艺术品,造型也更加多样,常被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
0
0
乐俑
唐三彩制作过程主要分为雕塑、制模、成型、素烧、施釉、釉烧、成品等几个部分。在几个工作间分别参观了从选泥料,制釉料到烧制等过程,深感做艺术品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0
0
0
唐三彩骆驼和马的造型,有大漠苍茫,一路驼队走到盛世大唐的感觉。我也尝试为一匹小马上釉~师傅给我们每人发一只三彩马素胎,颜色则是红、白、绿三种,放在三个颜料碗中,乍看过去都是深红的颜色,只能靠写着的标签来识别颜色。
0
三种颜色的釉彩
0
白色的素胎上如果没上釉的地方,就会被烧制为深棕色。所以所有的白色都要被釉彩涂抹。眼睛和牙齿和鬃毛是白色,马鞍是红白相间,装饰的缨穗是绿色,此时已抛开传统的样式,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理解挥毫展现在了小马身上。最后成品如何也只有等从窑中出来才能一窥究竟。高大的工作间中,从窗户照进来几束光,光线下毛笔翻飞,釉料嫣红欲迷人眼,大唐文化、手工匠人的心意跃然而出。
0
印木版年画品灌汤小笼
每个人都粘了自己一身一脸的红色颜料,我的脑门上也蹭上了3块而毫不自觉。留下影像若干,就当是洛阳送我的礼物吧。继续启程,自驾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己扛行李,我一个箱子一个包也毫无压力。
今日目的地是开封,继续走郑民高速,半天时间后抵达被誉为“汴京富丽天下无”的开封,昂科威的后座确实宽敞,还有V的电源插头,实在是我的心头好,我一直抱着电脑在后座写东西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休息站,小伙伴们经过几天的相处,都熟络了,开心的玩了起来,因为白色的昂科威在整条车队中只有3辆,我们的小白“车气”超高,纷纷被合影照相。每一段旅程都由彼此生涩开始,到熟稔,聊到很开心,但紧接着就要面临分别。唯有珍惜眼前的宝贵时光吧,就算是分别,也胜过不曾拥有。
0
0
第三日,经过大约40分钟车程,车队抵达河南朱仙镇,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汇合,同主持人Harry一起体验木版年画制作,还和帅气的Harry合影!木版年画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其中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我国的年画中历史最为悠久,以朴拙见长,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饱满紧凑。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0
0
中国年画是传统民间艺术,汉代已有在门上画门画的风俗,意喻“御凶”。清末民初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广泛流传了年画文化,农历新年要贴一对门神,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其实在爷爷奶奶家里,每到过年也会贴一对五彩颜色的门神或其他年画,只不过现在少有木版年画,多是彩色印刷的了。
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张延旭老师演示了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需有裁纸、夹纸、放版和印刷几个步骤,首先将木版放置在沙袋上,拉平纸张找准版的位置,然后将提刷放到印版上转动或轻扫,把色彩均匀刷到木版上,最后抽出宣纸拉平、找准位置放在木版上,拿趟子平推纸面即可。颜色不能蘸得过多,否则纸张过湿,年画也会破掉,现场有不少同伴的年画就有此遭遇。
0
木版
0
放版
0
印刷
0
看看我的手艺如何?我做的3张都还不错,被老师傅夸了“中,3张都‘中’“,并在最后的年画评选中得了奖。古法手作的木版年华是华夏文明的一大代表,既是手工技艺的传承,年画富含的寓意和画中的内容也是文化的历史传承,更是历代匠人生活、艺术的展现。如今想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可以去开封博物馆,那里有一间工作室专门用来保护、保留木版年画的技艺,既陈列也可以亲手体验。
0
0
做毕木版年画,回到开封市区。开封除了包公,还有什么家喻户晓而让人念念不忘?大概首推今天不得不尝的开封素来知名的灌汤小笼包,继续来到开封最之名的“天下第一楼“,无心眷顾前面的菜,只等灌汤小笼惊艳出场。吃这小笼还有个顺口溜:“轻轻推,慢慢提;先开口,后喝汤;一口光,满口香。”自然说的是这小笼包皮薄汁多,一口也能吃进一个的小巧玲珑,味鲜而香溢满口。味道确属难忘,皮薄馅鲜,油汪汪的汤汁入口不腻,端上桌就被一抢而空。
0
0
走一段充满惊喜的文化之旅,站站皆古都,步步有文化。我们一行人寰行中国文化之旅的河南段起于洛阳水席,完满收于开封灌汤小笼包。从饮食中窥千年华夏文明,又体验古法手作的唐三彩、木版年画,将古老华夏文明亲手复刻。下一程我们将奔赴山东,着汉服学礼仪,体验礼儒,并去潍坊亲手制作核雕。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hj/1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