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我和解放军报著名军事摄影家乔天富有过几次接触。
有一年记者节,共和国举办了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颁奖仪式,作为解放军报高级记者的乔天富榜上有名。
我向他发去了祝贺的信息,乔天富在第一时间回复短信说:“受奖之时,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责任与荣誉一脉相承……”
这就是乔天富,一位向上昂扬的军事摄影记者。
自年担任解放军报摄影记者以来,乔天富用镜头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军队的重大历史事件。他擅长于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的拍摄,先后采访过唐山地震、对越自卫反击战、大兴安岭火灾,国庆50年大阅兵、神舟飞船升空、汶川大地震、国庆60周年大阅兵等。年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称号,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并获中国摄协“抗震救灾优秀摄影家”称号。年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后来又喜获第十届“长江韬奋奖”。
乔天富从事军事摄影以来,他的新闻摄影作品曾获奖数百次,其中《渎职者的窘境》获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同时获年度“全国最佳新闻照片奖”。《神六飞天》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冷的边关热的兵》、《神舟飞天图》、《和平使命-中俄联合军演》分别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摄影艺术奖。
我和乔天富是在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一次活动上认识的。此前,我多次在媒体上拜读过他的作品,被他执着地用镜头为人民军队高歌的奉献精神而折服和感动。当我面对面地和这位标准的中国军旅摄影人站在一起的时候,我从他坚毅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一位军事摄影家的力量。
乔天富对军事摄影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他的摄影理念就是“爱拼才会赢”。
任解放军报记者三十多年以来,他把我军不怕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注入自已的摄影,他总是冲在血与火的第一线,很多优秀的新闻图片是用生命拼出来的。
解放军报的有关信息表明,乔天富是军报记者中上战场最多的人,也是履行急难险重任务最多的记者。
乔天富微笑着告诉我:“年2月,他当记者后履行的第一次采访任务就是上战场。他请缨参加了边境自卫回击作战采访。在攻克同登、谅山战斗的枪林弹雨中经历了生与逝世的严格考验。2月17日战斗打响,午夜,他向北京发回第一批战地新闻照片和文字稿。他拍摄的《大炮上刺刀》、《攻克同登火车站》、《插向敌后》、《友谊关凯旋》等新闻照片给读者留下深进印象。年,老山前线,他第二次上战场。3个月中,他跑遍了老山、八里河东山的前沿阵地,参加了拔点战斗,在老山主峰度过除夕之夜,拍摄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前线官兵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形象”。
乔天富收拢了笑容:“年大兴安岭扑火救灾。5月9日,他是首都新闻界第一个从北京赶到火灾现场的摄影记者,是第一个向北京发回独家新闻图片的记者。《解放军报》在首都各大报中率先以独家消息的形式刊出一组了乔天富的新闻照片,新华社转载并向全世界发了通稿。5月14日,他在漠河的原始森林中被大火包围,36小时断水断粮,随着森警官兵靠着指北针向黑龙江突围得以脱险……”
年,我国南方产生特大洪灾。他到达湖北新洲县时,县城四面被洪水包围,举水河把洪水高高举起,滚滚浊浪高出县城4-6米。7月10日凌晨,护堤开端渗漏,城中6万居民面临灭顶之灾,他临危不惧,冒着大雨突进县城,摄下了某船桥旅四营和空降兵冒雨堵决口的图片。
年初,我国南方产生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乔天富立即到达重灾区湖南郴州市。他冒着寒冷、饿着肚子、持续奋战,拍下了京珠高速路上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破冰除雪的照片。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他是和抢修电网的官兵在郴州的冰雪中吃的。
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5时31分,乔天富从短信中得知惊天噩耗,他边报告、边举动,乘出租车于16时30分达到北京南苑机场。随北京军区某工兵团赶赴灾区,半夜达到都江堰市,成为从北京最早赶到灾区,最先发回稿件的记者之一。他的故乡绵竹是极重灾区,他家在地震中3位亲人遇难。他强忍悲哀拼命拍摄。在都江堰聚源镇中学废墟上冒雨作业;转战绵竹汉旺镇,途经家门而不进;突进地震中心汶川映秀镇;三进北川县;从5月12日至17日,在抢救生命的第一阶段,他5天5夜连轴转,只在车上睡了12个小时,吃了4顿饭。
乔天富的丰富经历,犹如特写镜头,生动而刺激,为了摄影事业,乔天富义无反顾。
我请教乔天富成功的经验。
乔天富说:“哪有什么成功经验?如果有,就是“拼命”二字,就是“奉献”二字“。就是这些字眼和追求,让乔天富的摄影作品在各种画报、杂志、书籍刊用封面达个之多,居中国摄影记者首位。
解放军报的记者首先是军人。当军事记者就是要“枪林弹雨、刀山火海都敢上、敢闯”。
告别时,乔天富的话语掷地有声!
乔天富,年出生,四川绵竹市人,年当兵,曾任解放军报高级记者,大校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年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第十届“长江韬奋奖”。他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近40年,任解放军报记者32年,一直把人民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熔入自已的新闻摄影实践,形成了鲜明的摄影采访风格。他数十年如一日,在摄影采访中总是冲在血与火的第一线。他很多优秀的新闻照片是用命拼出来的。他是30多年来解放军报摄影记者中上战场最多的人,也是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最多的记者。
责任编辑:汪剑童
本期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hj/1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