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除了宽巷子、窄巷子外,还有一条火巷子。“火巷子”不是说
这条巷子的生意红火,也不是为灭火而设置的防火巷道。巷子可以用宽窄来形容,何以冠以“火”名?“火巷子”在成都方言里指窄逼的小
巷。①旧时歌谣《唱成都》唱到:“南门桥头大当铺,挤满茶馆和旅馆。
进城三个火巷子,处处都是收荒摊。”
“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心《格林童话》的作者德国语言
学家格林兄弟如是说。这句话照样适用于成都方言。那么“火巷子”,这不经意间叫出的小方言里,包含着成都二千余年来怎样的大城史呢?有意识地取火、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火,近之则焚,远之
则冷给人的生活带来方便,也带来了灾难。
成都大慈寺侧门楹联“皇封幸免会昌火,古寺长扬锦里风”,上联说的是一个历史事件“会昌法难”—唐武宗发动的灭佛运动。大慈寺因存有唐皇手泽,得以幸免。不要这样就以为火灾与成都无缘了的火灾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多。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①:
尝有暴风从西方起,(樊)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
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其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
这次大火被道人樊英给灭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仙传》记载②:成都《神来巴者,蜀人也。正旦会,群臣饮酒,巴乃含酒起,望西南之。奏云:“臣本乡成都市失火,故为救之。”帝驰释往问之,云正旦失火,时有雨自东北来灭火,雨皆作酒气也。
在这个故事里,栗巴像樊英那样使用道术浇灭了这场火灾。这种连消防火警都不需要的灭火方法,看来玄乎其玄,但却是见于正史,载于道书的①,樊英、栗巴皆是得道高人,我辈平常人还是请勿模仿为好。
成都与火灾结缘,据说是因此地风水不好。樊英、栗巴的后辈,三国时绵竹道人郑山古说:蜀地五行中少金气,这在堪舆上叫“金惕鬼”。②按照五行相生相克来说,金生水,水克火。少金气,则水气少,水少不足以克火,火气自然旺。这一套说词不足为信,成都多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hj/1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