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你们都看上彩色电视了!”
10年前,当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友人们第一次来中国时,学生们曾发出这样的惊呼,美国老师们还随身带着粉笔、油性笔,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中国还处在物质紧缺的年代。
圣菲小学老师走进国外课堂教授中国艺术
这些事让四川师大附属圣菲小学夏雪燕非常震撼,推动着她把国际交流做成常态。每年暑假,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同学就可以选择参与一次国外的社会实践课程,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友好学校开展交流活动,这样的交流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本部(川师附小)形成传统,坚持了十年之久,眼见为实的探访,改变了国际友人对中国的“偏见”,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世界之窗,看到文化的丰富和多元。
传统文化“走出去”世界眼光“带回来”
——四川师大附属圣菲小学“走出去”的教育探索之路
圣菲小学学生在国外学打高尔夫
邹璇算了一下,学校总共多位老师,每年都有近20位老师走出去学习交流,要不了几年,每位教师都能到国外走一走,看一看
今年暑假,四川师大附属圣菲小学老师邹璇和其他6位老师一起,带着80多名学生去新加坡研学。差不多同时,前往美国、澳大利亚的小分队也分批出发了。这是每年圣菲小学的“常规项目”,纳入了该校的社会实践课程之中,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都可以自愿选择。
如今,校长们组织校园周边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春游、秋游,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组织国外的研学旅行,学校承担的安全压力可见一斑。圣菲小学校长夏雪燕认为,不管多大的压力都要坚持下去,“中西合璧、和谐发展”的理念,“培养国际视野、包容大气、具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小公民”的育人目标是她的办学初衷,她认为,越封闭越落后,越开放越成长,“知己知彼”是孩子们未来立足世界的根基所在。
今年是邹璇到学校工作的第四年,能够“公派”出国的差事让她非常开心。“以前自己也去过新加坡,但学校的研学旅行不一样,可以进到校园,看到真实的课堂,和学校领导、老师交流,更多的从教育、文化思考问题,而不只是玩而已。”邹璇算了一下,学校总共多位老师,每年都有近20位老师走出去学习交流,要不了几年,每位教师都能到国外走一走,看一看。这只算了跟学生一起,还有一些专门为教师安排的主题研修,走出国门还真不是难事。
目前,圣菲小学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三国都有友好学校,并且建立了每年开展互访的机制,加上每年不定期地派干部、教师出国的研学项目,打通了师生走出国门研学旅行的通道。
“许多公共场合,都用中文标注‘不要高声喧哗’、‘不要随地扔垃圾’,而不用日文、韩文等标注,当孩子们看到这些,就会明白个人的素质多么重要。”
圣菲小学四(1)班学生弋思宇第一次出国,就是跟老师去新加坡,从没走出国门的她一开始非常紧张,到了之后,看到安静、整洁的环境一下子放松下来,原来这里的人是这么“有素质”。在学校里,她发现竟然有很多同学说中文说得非常好,更是一下子肃然起敬来。
邹璇发现,孩子们到了新加坡,拿行李时,自觉排成一列,走上电梯,也主动占成一行,把便捷通道留出来。“这就是环境教育带来的变化。”邹璇说,根本不用怎么强调,孩子们进入安静、整洁的环境,看见别人都这么做,马上就学到了。
外国友人学包饺子
“许多公共场合,都用中文标注‘不要高声喧哗’、‘不要随地扔垃圾’,而不用日文、韩文等标注,当孩子们看到这些,就会明白个人的素质多么重要。”圣菲小学学校办公室主任蒋小平认为,当孩子们亲眼看到这些情境,再听到媒体曝光中国游客在景点乱涂乱画、拿日本酒店马桶盖等不文明行为,就不会一笑置之,而是冷静地思考个人素质与国家形象的关系了。
“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不仅让孩子们受到震撼,懂得学习、文明的意义,也让老师们视野开阔、更加懂得儿童。
圣菲小学大队辅导员周建军上个月刚刚去日本研修,在他的朋友圈每天都能看到他的新鲜感悟,关于制度、文化、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观念上的碰撞让又给了他很多新的思路。“老师首先是个人,专业学科知识、教育方法加上老师个人对人生、艺术、审美等观念,共同构成了老师能够传递的知识体系。”周建军说,当老师的知识体系建构得更为全面,能够给孩子的东西也就立体而丰满。
老师们走进国外的课堂,给当地学生上国画课、讲解汉字起源、做活字印刷游戏,当地师生对中国文化非常震撼、赞不绝口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依然是圣菲小学师生每年必去的地点,随着两校交流的深入,美国友人询问“中国是否还是包办婚姻”等问题的少了,对中国文化丰富和经济发展的赞叹增加了,夏雪燕和学校师生见证了国与国之间文化误解的消除。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中西交流始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双向的,我们非常注重把中国传统文化传递出去。”夏雪燕说,学校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国画、皮影、羌绣、活字印刷、绵竹年画等等,老师们走进国外的课堂,给当地学生上国画课、讲解汉字起源、做活字印刷游戏,当地师生对中国文化非常震撼、赞不绝口。
外国友人体验茶艺
在新加坡交流时,弋思宇发现同桌有点跟不上老师进度,当起小老师来,临走时,小同桌还非常舍不得,送了一个乐高给她留作纪念。基础教育阶段,国内孩子学的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孩子们出去听课,除了语言不太通之外,知识和方法上往往非常有自信,也赢得了许多师生的赞扬。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在很多同龄人眼中还是空泛的概念,但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菲小学孩子们的眼里,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一件件生动的事、是一幕幕具体的场景。
“我们民族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东西,当我们自信地在国际舞台展示时,并不缺乏掌声。”夏雪燕说,小学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萌芽的时期,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树立传统文化带来的“文化自信”,培养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祖国的未来。
教育
导报
本报记者:胡敏;图片由学校提供
本期编辑:何文鑫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术好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jt/1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