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见过ldquo打春牛rdquo吗


白癜风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zjdy/160428/4839701.html

牛年新春款款到来

在往昔的绵竹年画节巡游中

有一个特色节目

就是将百年前的《迎春图》

用巡游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

让古老的民俗给现实生活

增添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绵竹历史文化研究者、原绵竹市文管所长宁志奇在研究《迎春图》时说↓↓↓

清代绵竹民间年画艺人黄瑞鹄在创作《迎春图》时,观察生活细致入微,作画时发挥创造性,将生活中的动人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中,整幅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受到绵竹年画界的高度评价。

《迎春图》中描绘了迎春、游春和打春几个场景,以清代绵竹县城为背景,真实生动再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打扮的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迎春活动

是在立春前一天举行,身着朝服的县令乘坐大轿,率领所属文官,出动县衙所有仪仗队,举着执事牌、万民伞,鸣锣击鼓,吹吹打打,到县城东门的先农坛的春场,迎接春神的降临。迎春活动是中国古老的民俗之一,到了明清两代更趋完善,活动中所奉祀的神祇即勾芒神,既是掌管万物萌生的春神,又是掌管一年吉凶的值岁神,民间称为“太岁”。

春牛和芒神的形象要由掌管天文气象的“钦天鉴”来制造,将其画成图样,然后发放给各州府县,由地方按图制造出春牛、芒神的偶像。这种偶像的制造非常严格,在规格上每年无多大变化,但是在春牛、芒神身体各个不同部位和服饰的颜色却非常复杂,这些颜色与天干、地支紧密相连。

“游春”

即迎春队伍返城后,要在市区绕城一周。沿途彩棚栉比,披红挂绿,店馆门前挂着“喜”字灯笼,门上都张贴着门神。全城阖家出动去看热闹,龙灯、狮灯在打乐的伴奏中翩翩起舞,纸扎的彩灯八仙栩栩如生。

“打春”

也就是在第二天立春日,所有官员穿上朝服,重新集于署前。立春时辰一到,就将春牛从彩棚中一一抬出,众官和百姓着彩鞭,将春牛团团围住。

这时,鼓乐奏起欢快的曲子,大家争相抽打春牛,当鞭抽纸破时,春牛肚子中事先填满的五谷和小牛便纷纷坠落。于是,大家在齐声欢呼五谷丰登、吉年有兆,并相互赠送象征吉祥如意的春幡雪柳表示祝贺,气氛达到高潮,这也是人们将“立春”称为“打春”的由来。

随着历史的进步,这种古老的民俗早已消亡殆尽。

但是绵竹市通过近20年举办的年画节,展现迎春图中的场景,巡游场景中一群群众手持鞭子鞭打春牛的场景,在实景民俗巡游中被真实再现。让绵竹市内外群众领略到百年前绵竹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的“迎春”“游春”“打春”的盛况,生动再现了绵竹古老的民风民俗,把人们向往和平、迎接新岁、纳福履吉的希望和向往都充分表现出来。

近期

绵竹年画《迎春图》走进央视,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的邀请,绵竹两位年画专家在央视1号演播厅录制了春节特别节目《传家》。同时,央视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文化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为绵竹站台。

这一集主题是古画里的年味和年俗记忆

以绵竹《迎春图》为主线

全集50分钟

将在大年初二早上8:35

在CCTV-1播出

到时记得守在电视机前

收看精彩节目哦!

◎信息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王平/记者

◎图片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王平/记者网络

◎整理编辑:绵绵君

◎责任编辑:啸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jt/162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