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上方↑“跨界营销”
大乘村,又称“新年画村”。“年画上墙”工程的启动,将三国故事、二十四孝、抗震救灾等六大主题的0余幅绵竹年画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农家院墙之上,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45岁殷万能,人称“殷牛排”,他的农家乐开在大乘村,这里距离绵竹市区大约9公里,属于城乡结合部。《经济半小时》记者注意到,尽管不是周末,但仍然有6、7桌客人。
尽管不是周末,但殷万能的店里仍然有6、7桌客人
四川省绵竹市大乘村殷牛排火锅店店主殷万能:价位就是(元)。中锅一般就是3、4个人,大锅一般是6、7个人。
直到下午两点多,“殷牛排”还有客人上门,不少都是回头客。
客人:特别是春天、夏天,都喜欢到这个地方来玩,顺便尝尝美味。
在大乘村,像“殷牛排”这样,专门做特色菜,靠“一招鲜”吸引食客的农家乐还有4、5家。殷万能告诉记者,这里越是周末、过节,越是忙,他的“殷牛排”假日期间能有约六、七十桌客人,平均日均接待量左右,甚至还得事先预定。
5年前,殷万能还是一个在外打工的厨师,年5·12特大地震让这里遭受了巨大损失,年绵竹灾后重建的时候,他回到了家乡,凭借自己在外学到的料理知识和一些创新,自创了这家“殷牛排”。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殷万能利用自家的几亩宅基地,就在院坝里办起了这家农家乐牛排骨火锅店。靠着讲究的牛排骨原材料、独家熬制的火锅底料,“殷牛排”靠着口口相传的美誉,现在平均每月月销售额达到二、三十万元。
殷万能每天都要熬煮一锅一百多斤的牛排骨,凭着好口碑,回头客越来越多
殷万能:除了成本,赚到几万,十来万块钱。
农家乐的发展也让殷万能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每当旅游淡季闲暇时节,他们夫妻俩也会出门旅游、犒赏自己。
但是最让殷万能高兴、自豪的,还是5年前,这个店刚刚开张营业第5天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当地视察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时,专程赶到了他的店里。
殷万能:总理到我家说,他说这是小卖部吗?我说这是牛排骨火锅店,他就心情更加开朗高兴,由十张桌子现在已经增长到三十多张桌子,多增长二十多张桌子。
孝德镇虽然大部分是山区,但距离绵竹市区也就几公里的路程,而且当地没什么企业,不存在工业污染,空气、水、森林、植被等自然环境又保护得好,的确很适合发展农家乐。几年时间下来,如今孝德镇已经形成了以农家乐带动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大乘村集中点多人,农家乐8家,平均每户农家乐,年均纯收入达到7、8万元以上。
如今孝德镇已经形成了以农家乐带动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大乘村村民的年均纯收入达到了7、8万元以上
殷万能说,这些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农家乐在发展,政府部门的服务也在跟进。如今当地有关部门提前把天然气管道铺设到了村,把村民用的煤气罐全部换装成天然气。
殷万能:6个员工,我们自己家的还有,我们两口,还有我们女儿,我们女儿在上班,有时间回来就帮忙,星期六,星期天。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促进农民增收,也为农业农村经济迈向“中高端”提供了支撑和动能。根据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年,我国休闲农业主体万家,预计收入亿元,增长10%以上。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3万农民因此受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综合体验,多重活动,“2.0版农家乐”红红火火
清泉村距离绵竹市区大约6公里。这里环境优美,犹如世外桃源。清泉农庄,就依偎在这此起彼伏的山峦中。记者见到清泉农庄老板廖俊宏时,他正忙着给一桌客人上菜。
游客们说,来这里可以一边品尝着廖俊宏烹饪的绿色菜品,一边悠闲自在地享受阳光、喝午后茶,观山赏景。然而就在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
45岁的廖俊宏告诉记者,他搞农家乐已经十几年了,年“5.12”大地震,顷刻间就将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全部毁坏。
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清泉农庄经理廖俊宏廖俊宏:没有钱,没啥资本。通过政府这边鼓励我们,给我们一些扶持,包括从资金担保这方面。
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副镇长张小丽:通过旅游局这边,给予贴息,有这样一个政策。他们自己支付的利率,大概就在三个点,要降低一半多。
靠着当地政府资金补贴和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廖俊宏有了重新办农家乐的信心。
靠着当地政府资金补贴和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廖俊宏操办起了他的农家乐事业
廖俊宏:我们在建筑成本上,我也节省了很多,这些瓦基本上是从废墟里扒出来,没有烂掉的,又把它盖上去,然后添置一部分。
廖俊宏说,修建这个多平方米的农家乐小院,原本可能要花20多万元,但他就近取材,自己设计、施工修建,只花了几千元就修复好了。之后,廖俊宏在多方考察研究后,在原有农家乐特色菜的基础上,想法和户外赏花、登山等体验活动结合,从吃、喝这个农家乐1.0版,发展到了集吃、喝、玩、乐,游为一体的2.0版农家乐。
廖俊宏多发考察之后,打造了集吃、喝、玩、乐,游为一体的2.0版农家乐
为了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九龙镇党委和政府,在年“5.12”地震后,专门成立一个旅游公司,负责整体打造休闲旅游。廖俊宏说,就在离他家大约50米远的小山坡旁,当地旅游公司就打造了一条大约多米长的登山小路——情语路,小路两旁种满海棠花,春天一到,这条登山小路,就是一条海棠花通道。
旅游公司打造了一条大约多米长的登山小路,小路两旁种满海棠花
考虑到当地是山区与平原结合部,山坡的坡度一般都在40度左右,很适合开展滑草这样的户外体验活动。当地旅游公司和村民达成95亩土地流转协议,并负责解决村民安置就业,全员买保险;50岁以上的村民每月可拿7、元养老金,60岁以上的每月拿0多元养老金;在当地旅游公司上班的村民,每月还有0多元的工资。按照统一规划,当地旅游公司将这95亩地,建成一个长米,坡度40度的天然滑草场地。
顺着这个综合体验性农家乐的大思路,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将其它户外运动,像攀岩、蹦床、滑翔伞等体验性项目引进来,丰富农家乐的内容。
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副镇长张小丽:九龙的农家乐,发展到现在,有80余家的农家乐。目前我们一年,农家乐的收入,能够达到一千五百万。能够带动就业五百余人。人均年收入达到,三万到四万元,翻了两番。
四川省绵竹市旅游局副局长唐峰:现在我们今年预计,能够实现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总收入达到2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
在成都新都区沁彩农庄,记者发现,这家农家乐除了主打剑门关土鸡这道特色招牌菜外,还融合了草莓采摘、拿锄头挖红薯等活动项目,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
农家乐让游客体验到乡土人情、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让当地村民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45岁的钟先华就深有感触,几年前她在外打工,每月收入也就0元左右,现在就在家门口的沁彩农庄,做切菜的厨房工,不仅工资比外面打工拿得多,每月0来元,而且家里添置的家电设备也跟着换代升级了。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民镇高祖社区村民钟先华:我们就买一个全自动的,减轻我们的工作强度。
更让钟先华高兴的是,她家原来烧火做饭用的柴禾,现在也已经换成煤气罐;厨房也升级换代。
钟先华:可能要接近城里的生活了,但是我觉得我们农村,还安逸些。
《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钟先华所在的高祖社区年之前,村民收入全靠种油菜、小麦等粮食经济作物,一年下来,除了留做自己吃,每家每户纯收入也就三四百元。引进农家乐项目后,每亩土地流转费,村民每年就可增收两千元。如果还在附近的农家乐上班,每月还可拿到两千多块的工资。目前高祖社区共有六家农家乐,约三百村民在家门口附近就业。
年销售额可达百万元,“3.0版农家乐”在路上
很难想象,这一幅幅精美、带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年画作品,竟然出自土生土长的农民之手。一个创作销售年画的小画舫,年销售可达百万元。
四川绵竹年画(陈氏)九代传承人陈强:相对好一点的情况下,可能接近一百万元左右。除了成本,所有的收入一年也就是二、三十万(元)吧。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它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的美誉,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年,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游客:我觉得挺漂亮的,我们从天津来,天津有年画。
游客:我觉得色彩挺丰富的,而且那个我觉得构思也挺漂亮的,我选的那个有鱼,还有小孩的那个。
32岁的陈强说,绵竹年画是他们家的一门祖传技艺,从十几岁的时候,由于好奇和兴趣,就跟着爷爷、父亲学年画创作。
陈强:这上面的色彩,就需要我们匠人,我们这些艺人,所有的要靠手工来完成。
陈强告诉记者,其实,年他们开始做年画旅游时,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游客对年画的历史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年画销售很不景气。
陈强:两张卖十块钱左右,当时年。还有一个,我们要看天气,比如我们赶集,我们就摆地摊,吹风下雨,或者是起大雾,还不能摆,因为画受潮气以后,就毁得很快。
绵竹年画发展的转折点,是在0年。当地政府从这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年画展览,借着这个大平台的推广宣传,绵竹年画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高,销售量、产值也快速增长。
0年,当地政府从这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年画展览
陈强:以前,我们这个门神,两百多到三百块钱左右,还要装裱,还要赔钱。我们现在这个画,就是通过宣传,和我们不断地在外面展览,这对门神双扬鞭,有很多的获奖证书,现在这个两张,都是达到两万块钱以上。
陈强告诉记者,现在他家的年收入已经比几年前翻了好几倍。年画带动销售、制作、装裱,包括卖笔墨纸砚等产业链的发展,目前,村里有关年画制作、销售的从业人员人,人均年收入元,年画销售从年不足万元,增长到年多万元,翻了13倍多。
四川省绵竹市旅游局副局长唐峰:因地制宜,宜园则园,宜业则业。这样开辟我们更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和观光旅游的农家乐,使游客走到哪个地方,有好耍的,又有好吃的,也有好玩儿的,又能体验文化,也能够达到健身锻炼,也可以泡温泉,也可以采花,是一条龙的东西。
半小时观察:农家乐如何“乐”下去?
农家乐从出现,到受欢迎,再到现在的产业模式日渐成熟,无疑给农业产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这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乡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一种可喜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家乐的发展并不完美,甚至还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休闲娱乐产品的质量不高,类型比较单一,低层次的重复开发比较严重,各种旅游活动项目特色不足、千篇一律,还有一些基础设施不到位,服务水平不高等等,都会影响到人们对农家乐的消费预期。因此要让农家乐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加速进行升级换代,提升品质,强化特色。这既需要政府加强规划和管理,也需要农家乐经营者多动脑筋多创新,同时在提高服务质量的、树立诚信品牌上狠下功夫,才能够把这块新鲜的蛋糕做大,让新农村、新农业,成为农民致富的发力点和落脚点。
来自:网络整理
您看此文用·秒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更多精品推荐哦!
跨界,无界!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jt/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