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一份暖心的ldquo民生rdquo


中科公益爱心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032484.html

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8.5%;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1%;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6%;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今年上半年,绵竹市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聚焦重点突破,针对就业创业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攻坚克难,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暖心的“民生答卷”。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这些数据的背后,映射出绵竹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实际成效。近年来,绵竹市人社局就业创业工作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措并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part1

搭建平台促就业服务群众惠民生

家企业入场“招贤”,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吸引余人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人……2月15日,年“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暨返乡农民工大型招聘会在宿迁广场火热开场,拉开了今年我市“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的序幕。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近年来,绵竹市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等方式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今年以来,市人社局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残疾人专场招聘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为主要抓手,打造“绵竹招聘日”活动品牌,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局势越趋稳定。截至目前,市人社局已举办招聘会11场次,组织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余个,人通过招聘会与企业达成了意向性协议。

同时,市人社局还不断建立长效机制,“立体式”促进困难群众就业。积极发挥促进就业资金作用,落实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政策,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灵活就业、企业吸纳、打造就业援助基地等多方式、多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加强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和就业援助。截至6月底,已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个,安置劳动年龄段(16-59周岁)贫困劳动力人,发放岗位补贴.68万元;开发农村特殊公益性岗位个,安置60岁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人,发放岗位补贴94.36万元;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人,发放社保补贴60.09万元,岗位补贴.93万元;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6人,发放社保补贴1.66万元,岗位补贴3.47万元;为就业援助基地8人发放高质量就业补贴3.96万元。

part2以创新创业为统领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7月25日,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杯”创业大赛德阳选拔赛暨德阳市第三届“千里眼”创业大赛分组赛在绵竹市举行。经过现场角逐,在创业导师的专业评比之后,来自我市的四川瑞驰拓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川赵君记食品有限公司在创业创富组比赛中脱颖而出,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名,返乡组,年画文创项目林国栋获得第二名,并将代表德阳市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天府杯”省级分组决赛。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展示“双创”成果的最好窗口,更激发了全市创新创业热情。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践行“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通过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聚集创新创业资源、落实各项补贴政策、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组建创业者联盟、提供创业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创新创业,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逐步形成了以创客带动创新、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扩大就业的发展模式,助推我市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为我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引擎,注入了新活力。

从急先锋的大学生创客,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从传统产业寻找升级换代的破局,到“互联网+”的风口寻找新的机遇……看这些身边的人与事,便能感觉到创新创业的氛围正成为绵竹大地上一道绚丽的风景。截至6月底,我市为29名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发放创业补贴资金29万元,为16名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发放创业补贴8.2万元,发放场租补贴1.8万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创业者召开创业贷款政策推介会1场。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万元,为12名返乡下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补贴7.4万元,为其中9人发放场租补贴元。

part3授人以渔添动力就业扶贫重“造血”九龙镇的肖传惠通过“乡村振兴 年画+竹编+创业”培训,在年画村从事年画制作;拱星镇的张小露通过“欧式甜品”培训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蛋糕师傅;清平镇的李英通过“四川特色小吃”培训,现在在清平场镇开了一间小吃店……在我市各乡镇,通过市人社局的积极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实现了自己的创业就业梦。7月28日,第二届”德阳工匠杯"暨第七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德阳市选拔赛顺利落幕,绵竹代表队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比拼,最终包揽餐厅服务员一等奖、二等奖,中式烹饪一等奖、三等奖,以及美发技能三等奖。这些,都是市人社局大力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需求对口、就业率高、规范高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的生动缩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众多劳动者而言,缺技能、少技术是制约其就业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切实把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放在首位,立足全市建设“文旅名城”,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围绕劳动者的培训意愿和市场需求,推进接地气的“订单式”技能培训开发,采取“1”、“1+N”培训形式来确定培训项目,大力发展转型职业培训,目前已开设“焊工”、“年画+竹编+创业”、“欧式甜品”、“四川特色小吃师”、“婴幼儿护理员”、“特色川菜”等多项技能培训班39个,共培训学员人,切实提高其就业、创业、自食其力能力,帮劳动者端稳“饭碗”。除了做好本地的就业创业工作,市人社局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的工作要求,会同民政等部门,结合甘洛县实际制定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扶持计划,通过找准扶贫“穴位”,建立贫困人口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为甘洛转移就业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和技能培训。组织动员绵竹有关企业参与,通过劳务协作、定岗培训等方式,帮助甘洛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绵竹市就业服务管理局

-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ly/163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