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中药传说故事瞿麦的故事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故事一

相传瞿麦是天庭的一位花仙子,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责罪贬下凡间而化作一园景之花。

花仙子长得很漂亮,身材娇柔,善于舞蹈。一次,玉皇大帝路过御花园时,见到一大群仙女在跳舞,便驻足观看,同行的王母娘娘也跟着在此歇足。玉皇大帝本来和王母娘娘有说有笑的,这时候,正在跳舞的花仙子恰恰回眸一笑,玉皇大帝被其楚楚动人的容貌和纤细身材深深吸引,一下失了神,与王母娘娘的说笑戛然而止,王母娘娘连说了许久,玉皇大帝却还在发呆中。顺着玉皇大帝的眼光看去,王母娘娘发现他一直在看着那位花仙子,王母娘娘一下子怒从心起。

过了许久,玉皇大帝才回过神来,脸上仍溢满笑容,继续和王母娘娘商议天上凡间的大事,久久地留在御花园不想离去。

过后不久,天宫召开天庭会议,花仙子无故迟到,导致舞蹈跳得不合众仙家的意,扫了大家的兴,于是,王母娘娘以触犯

“天条”为罪名,除去花仙子的功力和法术,把她贬到人间,化作一株杂草,让花仙子原本纤柔的身体变为多节、空心、易脆的茎,将她动人的容貌变为了棕紫色的花瓣,并且前端深裂成卷曲的丝状,结的果实也皱巴巴带有芒刺,很不招人喜欢。

后来世人看到这种杂草,觉得花仙子很委屈,给取名叫瞿麦,将它栽培在自家的院子里。

传说故事二

不知是哪朝哪代,在东北的一座大山中住着一户贫困人家,姓石。老两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家里没有财产没有土地,全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不幸的是石竹还刚牙牙学语的时候,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时摔死了。从此,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更艰难。石竹妈一人挑起了抚养儿子的重担,她每天进山挖山货去换点粮食,掺和着野菜一起熬粥吃。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石竹拉扯长大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

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石竹这孩子样样都好,里里外外帮衬着妈妈。只是打小吃苦受穷,身子骨十分瘦弱,不但不能像别的小伙子一样独当一面地养活这个家,让年迈的妈妈歇息歇息,而且从小就得了个见不得人的病——尿炕。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却不敢提娶媳妇的事。唉,又穷又有病,谁肯来做这家的媳妇呢,儿子懂事不说,做娘的却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石竹妈从此进山就不挖山货了,她学着石老汉挖起了草药。可年纪大了,哪爬得了那崇山峻岭,钻得了那深山老林?再说,草药千千万万,哪一味能治好儿子的病呢?可石竹妈不畏山高路险,每天都去挖药,每次发现了新草药,她就自己先用口尝尝:辛的、苦的、麻的、涩的,做妈的先尝尽人间甘苦。有好几次,她被草药毒着了,肿了脸,红了眼,但她赶快吃些清热解毒的草药,终于又化险为夷。就这样寻寻找找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可能治好儿子病的草药还是没找到。

转眼到了第三年的五六月间,这天,石竹拦住又要出门的妈妈,哭着说:“妈,别去了,我不治病,不娶媳妇了。您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不但没能报答您,反而拖累您,做儿子的实在对不起母亲啊。”石竹妈也含着热泪,摸着石竹的头说,“儿啊,做娘的知道你孝顺,但是,天下做母亲的哪能眼看儿子被病痛折磨而不去拯救呢?再说,如果找到了能治好你病的药,那就不但能治好你的病,也能治好天下有这病的其他人,不但了却我这个做妈的心事,也帮了其他做妈的人。”说完,她就毅然出门了。

这一次她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可是奔波一天,还是没有什么新的发现。眼看天色已晚,山风阵阵,寒气袭人。石竹妈不免叹口气,坐在一块山石上歇歇脚。心想今天走远了,今晚是赶不回去了。心里惦记着生病的儿子,更想到自己年岁越来越老了,到时候别说爬山,连路也走不动了,怎么能再去找药呢?她越想越急越伤心,禁不住老泪纵横,两串热滚滚的泪珠一直落到山石缝里。没想到奇迹在这时发生了,只见热泪淌过的山缝缝里,忽然长出一株花儿来。这花株只有一尺来高,细条条的叶,枝顶生花。花朵不大,几朵小花聚合在一起像一把伞,粉红色的小花在山风吹拂下微微摆动,仿佛在向她问好。石竹妈赶紧揉揉眼睛,心想莫不是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在这山野里过去怎么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花?可睁眼一看,那花还在那里点头微笑。石竹妈正惊讶之余,又听见一个甜甜的姑娘的声音在说话:“老妈妈,把这花全棵拔去,回家煎水给儿子喝,它可以治好你儿子的病。”石竹妈只听见声音不见人,山野之中只有那花儿在微笑。石竹妈顿时明白了,这是花仙在帮助她,为她儿子治病呢。石竹妈一高兴,人也来了精神,抬眼一看,啊,山野中星星点点长满了这美丽的花儿呢。她赶紧拔了许多,抱着就往山下跑。

回到家,石竹正在着急,不知到哪儿去找妈妈。石竹妈高兴地一五一十把山上的奇遇告诉了石竹,并按照花仙的指点把采来的花连根煎水给石竹喝。药一煎好,只觉草屋里清香阵阵,石竹连服了三日,不但尿床的毛病治好了,人也变得精神多了,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样。石竹本来就是孝顺孩子,病一好,他就再也不要妈妈上山挖药去奔波劳累了。不久,他就娶了一房媳妇,一家人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此后,石竹妈采药遇见花仙,并用这花草治好了儿子石竹毛病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开了,凡得了类似那种毛病的穷人,都来找石竹妈要这花草去治病,没有不灵的。人们感激花仙,更明白花仙也是被石竹妈的一片爱心所打动,才主动帮忙的。每次人们要找寻这花草时,都叫不出它的名儿,只知道是石竹妈找的花能治病,便顺口叫它“石竹妈的花”,叫来叫去,就干脆叫“石竹花”了。

传说故事三

自古以来,妇女妊娠生育,都充满了危机,对孕妇来说,生产就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他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不久妻子便有了身孕。当时正逢战事吃紧,将军得令开赴前线。前线战火纷飞,持续了数月仍没有结束的迹象。

一天,将军突然收到家中来信,信上说:将军的妻子生育时产下一男婴,生下没多久婴儿便死了。将军看后泪水如潮水般涌出,随从得知后也双眼泛红。将军回家探望之心日益迫切,可战场又离不开将军的统帅,只能速战速决,才能争取早日回家。

也许是这份深情,也许是将军内心的坚强,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信心,他们很快就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班师回朝时,民众一片欢呼声。将军在王宫向皇帝汇报了战况,领了犒赏后快马加鞭赶到妻子身边。

让将军没有想到的是,妻子还是卧床不起,面唇萎黄,少气懒言,有时还自言自语,神志不清,这可急坏了将军。将军立即吩咐下人再次请来了当地的名医。经把多位大夫脉后,大夫便说,夫人腹中还有一死胎。夫人不解,看了看将军,说:已经产下一死婴,腹中怎么还有一婴孩?

将军开始也疑惑不解,但自己是一介武夫,不懂医学,只得乖乖地听从大夫的安排。经手术,果然从妻子子宫里产出一枯死之黑婴,四肢容貌齐全,随后大夫赶紧要他妻子服瞿麦浓煎水,以去除体内之败血留瘀,留瘀去则气血运行顺畅,新血则生,从而全身气血得以旺盛。

喝了几碗瞿麦浓煎水,夫人逐渐好转,在大夫的精心调理下,夫人最终康复。

瞿麦

大菊,大兰,瞿麦,南天竹草,巨句麦,山瞿麦,南天竺草,石竹花,十样景花,瞿麦穗,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利水通淋,清热破血。

本品利小肠而导热,宜用于尿道热痛或尿血之热重于湿者,且能破血,孕妇忌用。

1.利尿通淋:用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常与萹蓄、栀子、滑石、甘草同用;治血淋尿血涩痛,常与白茅根、旱莲草、车前子、木通同用。

2.活血通经:用于血瘀闭经,常与丹参、赤芍、益母草、桃仁、红花同用。

瞿麦与萹蓄,均为清热利尿通淋常药,然萹蓄专清膀胱湿热而通淋止痛,兼能燥湿杀虫;瞿麦主清心与小肠之火,为治热淋、血淋佳品,又能破血通经。

1.配萹蓄:利尿通淋。萹蓄苦平,功专除膀胱湿热而利尿通淋;瞿麦苦寒,善能清心与小肠之火而去湿利尿。二药合伍,相须相使,利尿通淋之力大增,如《局方》八正散,即主用此二药,善治热淋、血淋等证。

2.配茯苓:渗泄行水。茯苓淡渗利水祛湿,走脾肾等经;瞿麦苦寒降泄利水,入心与小肠二经。二药配合,渗泄行水,相使为用,利尿功能加强,如《金匮要略》栝蒌瞿麦丸,即取此二味以行水气,治下焦阳虚之小便不利、水气内停之证。

2.配栀子:瞿麦清热利尿通淋;栀子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二药配伍,增强清热凉血利尿之功,用于小便淋漓涩痛,尿血。

3.配桃仁:瞿麦破血通经,桃仁活血祛瘀。二药配伍,破血祛瘀,通调经血,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

煎服,6-15克。本品阴寒降泄,又能破血,能使胎堕,凡老弱体虚、下焦虚寒之小便不利以及妊娠、新产患者均忌用。

为石竹科石竹属植物石竹或瞿麦,以全草或根入药。石竹生于山坡杂草丛中,也有栽培,分布于全国各省区。瞿麦生于山坡疏林边及溪边草丛中,分布于全国各省区。夏、秋二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本经》:"瞿麦,味苦寒,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一名巨名麦。生川谷。"

《本草备要》:"降心火,利小肠,逐膀胱邪热,为治淋要药。"

《本草正义》:"瞿麦性阴寒,泄降利水,除导湿逐热外,无他用。……然必实有湿热壅滞者为宜。"

《日华子本草》:"催生,治月经不通,破血块,排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ly/171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