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紫岩书院
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佑三年(),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这所书院的前身是南宋“中兴贤相”抗金名将张浚的读书地。其旧址最早是在绵竹城北二十里地的紫云岩,即现在九龙山悟影堂。这里黛崖翠嶂,环境幽邃,也是张浚的儿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南轩先生张(木式)的故居。张浚死后,为了追念这位勤政爱民的丞相,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这里修建书院,由于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廷就下诏赐名“紫岩书院”。紫岩书院简介
紫岩书院,位于四川绵竹。城北紫云寺有宋张栻读书堂遗址。元代光禄大夫行四川平章政事赵世延捐俸于遗址建书院。其斋舍、堂室、庖湢、庠厕均备。另有先圣堂祀孔子,配以颜、曾、思、孟,“制度精详,规模宏敞”。陕西张养浩撰记。明永乐初侍郎黄某迁建于城东穿月波井之侧,即张栻之父紫岩先生读书处。嘉靖十五年()重修,蜀人给事中彭汝实有记。后倾圮。万历元年()知县赵时胜重修,邑人国子监助教杨淮为记。明末学舍碑石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尹新逵捐俸重建于县署侧。后又毁圮。雍正十二年()知县徐鸿烈重修。乾隆二年()知县安洪德改建院门直通文庙,易名“景宣”,以张栻谥宣公之故。十年知县吴一璜移建于灵宝观,改名“晋熙”,因县旧为晋熙郡之故。嘉庆十年()邑举人皮绣黻禀准,知县李霖捐银两,仍建于邑东紫岩先生读书旧址。工未竣,诸生借川主借就读,并改名月波书院。二十三年举人罗莹璋等续成。道光五年()知县杨上容将“月波”并入“紫岩”。光绪八年()知县庄裕筠、山长杨聪等增修。光绪三十年()改为高等小学堂。三十三年改成县立中学堂。
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和其兄杨聪都曾在这里读过书、执过教。杨聪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紫岩书院作山长时为勉励学子,曾撰写几副楹联刻于书院正厅大门,从这些楹联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书院的悠久历史和沧桑变化。其中一副是:“此院经五百年,自延佑而还,弦诵由来方鹿洞;有池周六十丈,是宇文故址,津梁何必数鹅湖。”这是说这所书院在距离今天六百多年前的规模和影响之大,其声名鼎盛完全可与驰名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媲美。另有一副楹联是:“自严君平卜宅以来,古井犹存,想当年道德幽思,易传一篇,直使紫岩为嗣响;昔张丞相读书于此,高山不远,愿多士风流接踵,长城万里,莫将青史让前贤。”它以点带面地说明了这所书院的特有景物和沧桑变化。
A
BOUT
园内名胜
院内有西汉武帝时著名哲学家严君平所凿的”月波井。传说月波井每当朝霞霁月,井中水波荡漾掩映,因此得名。
传说这口井与绵竹武都山的升仙井相通,严君平在这里隐居修道,每天早晨从升仙井土遁至成都,在君平街上卖萝卜,卖完后就到成都严君亭卜卦,日得百钱至黄昏而归。
止止亭,据记载是北宋嘉佑年间进士宇文之邵所建,他曾在文州曲水县做知县。与张浚、杨绘并称为绵竹宋代三贤,四十岁时辞去官职回到绵竹隐居治学,由于他自号止止,归隐时所筑的亭就叫止止亭。原亭已不知所在地,我们看到的止止亭是后人为纪念他于民国年间重建的。上面为绵竹文化名人张昌文先生书写的三个大字。
湖桥是南宋绍定四年()绵竹知县宇文西叔峒所建,目的是为了尊崇张浚、张栻父子。原址不在紫岩书院内,为后人移建止止亭时移建于此。
回澜塔,始建于元朝,原名文峰塔,又名同庆阎,毁于明朝末年,现存的是清朝同治四年()所建,高27米,墙厚约1米,13层。据碑文记载,同治四年,因马尾河洪水泛滥,波涛汹涌,民间传说泛滥与龙王爷兴妖作怪有关。于是将塔名更改为回澜塔,大约是想祈请龙王早早回龙宫去吧。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页南轩故里∣一个有文化的
白癜风治疗方案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ly/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