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3月21日,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四川省文化厅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四川大学非遗传承人群首期普及培训班(绵竹年画)于在成都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正式开班,由此拉开四川实施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普及培训计划的序幕。
+
今年初,文化部商教育部确定了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全国首批57所参与院校。我省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涵盖其中。“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将充分利用全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的振兴。
在开班仪式中,四川省文化厅巡视员泽波表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者,从事传承实践的人群是确保遗产生命力的核心因素。但是目前,相当部分非遗传承人群文化素养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传承人群收入过低等结果,降低了青年人从事非遗传承的积极性,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而高校在理论、硬件、软件上的优势恰好能够弥补和提升传承时间人群的不足,通过现场理论加实践的学习指导,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还能通过高校教学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传播力度,不仅是现阶段激发非遗传承内在活力,促使其在现代生活背景下发展、弘扬、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让非遗走进人们生活的重要举措。
此次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以绵竹年画保护传承为主题的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将采取集中脱产培训的方式,学员从3月20日报到开始,至4月17日结束,时长1个月。培训班共有60名学员,全部来自德阳市绵竹县,均为从事绵竹年画技艺1年以上的传承人、从业者和相关人员。四川大学将按照文化部对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绵竹年画的特点和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通识教学+专业教学+实践”的教学体系,着眼于“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培训期间,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参观学习、展示交流并举,在秉承绵竹年画传统制作技艺、不改其本的基础上,为参训学员提供一个文化素质提升和技能交流的平台。
+
此外,由文化部非遗司、四川省文化厅将于3月29日和4月9日分别联合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主办为期一个月的西南民族大学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羌族刺绣的保护传承与当代设计)和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首期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蜀绣),为来自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茂县、理县、汶川县的羌绣绣娘和来自郫县安靖县的蜀绣绣娘开展培训课程。
据了解,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首期普及培训班结束后,将实施年非遗传承人群普及培训计划,面向全省陆续举办年画剪纸、传统竹编、传统陶艺、西南民族服饰、藏族唐卡、民间刺绣、民间印染等培训方向的普及培训班。
来源:四川省文化厅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ly/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