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波,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班主任、科学教师。年参加工作,年9月开始担任班主任。
王老师奉行“教育即生长”理念,班级建设中坚持以“文化治班,治文化班”。她热爱教育,坚持每周为所带班级学生、家长写信;坚持记班级日志,每周出班刊《蓝泊湾》;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在班中组建“母亲会”,所开展的“家长讲师团”系列活动成为班级品牌活动,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书香班级”“十佳班级”。
王老师先后获“武进区优秀班主任”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年2月,她被评为常州市首届“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同年7月,她所带班级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十佳完美教室”。
王老师是《班主任》封面人物。
简介
把梦想变成一生坚守
从教之初的三年里,我是一名普通的专职科学教师,耕耘在实验室这方小小的天地里。年开始,“班主任”这个特殊的角色引领我走进教室,走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里。那时,就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在我心间生根:我要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这个梦想引领着我从迷茫走向成长,在实践中一步步锤炼,直至徐徐绽放。最终,我将这小小的梦想变成了一生的坚守。
迷茫:我能做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吗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只有当班主任,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虽然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更新着教育管理者们的头脑,但谁又会信任一个科学教师能做好班主任呢?别说其他人了,就连自己也有些怀疑:我可以是一个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的科学老师,但我能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吗?从此以后,我还能心平气和地对他们微笑吗?还能无拘无束地与他们聊天吗?
——摘自年8月30日的日记
年8月,学校大胆改革,启用非语文学科教师担任班主任。于是,我这个科学老师带着领导的信任,顶着家长的质疑,在学生的欢呼声中走马上任了。
然而,特殊的学科背景决定我在这条路上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难题:每周两节课让我根本没机会走近学生,更不用说走进他们的心灵了。由于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又没有相关经验,所有的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我挪用自己的科学课时间帮助他们补习语数英,却收效甚微;运动会前,我坚持每天放学后带学生练习,结果班级总分却名列全校倒数第一……
当自己全身心付出却没有获得一丝回报时,我的心理一度失衡,脾气变得暴躁易怒,常常莫名对学生发火,学生的心也离我越来越远……
同事们劝我别做无谓的挣扎,科学老师注定是不适合做班主任的。然而,科学老师真的做不好班主任吗?我不甘心,我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个样子来!
在焦头烂额中,我开始寻求出路,加入了当时正兴起的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热潮中。我不仅将魏老师的班规班纪全盘复制到班级中,还将魏老师的“道德长跑”“写说明书”等统统移植到班级管理中。这些制度的运用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班级管理的质量:常规工作秩序井然,学生规范有序,班级几乎每周都被评为“文明班级”,学校甚至还以我们班为原型,拍摄了“湖小一日常规”宣传片……一时间,我们班成了各班争相学习的榜样班级。
然而,表面的风光却无法止住我的担忧:按部就班使得浮于班级表面的常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学生生命的品质却并未提升;我过于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ly/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