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815.html
绵竹年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其风格吉祥喜庆,内容活泼形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作品形象登上年北京冬奥会宣传片。自年1月,《绵竹年画保护条例》施行以来,绵竹市积极践行“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要求,在促进年画产业蓬勃发展之际,深挖传统年画文化法治基因,以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为契机,创新打造绵竹法治年画,用法治年画反哺社会发展,构建起现代法治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目前,绵竹市共创编《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法律七进”绵竹年画释法》等年画释法系列读本12部,包含年画幅、民谣顺口溜个。
一协调优势资源,把法治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合好
聚力法治年画编制程序把控,发挥院校、律师专业优势,潜心研究、细心打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年画作品。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创设保护专项资金、工匠评定制度,探索建立年画传承人考评和激励机制,组建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资深法律专家及学者为主的法治年画创编队伍,深入实地调研、集中梳理,形成全过程规范化法治年画创作流程。二是精心组织编制。系统创编法治年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跨越三个独立一级学科,绵竹市司法局、美术家协会和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等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年画故事,辅之民谣、顺口溜等形式帮助理解记忆,画面生动、语言活泼,千年历史的年画担负起绘读法条的功能。三是多方协作审改。绵竹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等共同审核修改,发动群众诵读校对,力争法治年画作品实现图文达意、释法有效。
二拓宽宣传路径,把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结合好
聚焦解决普法宣传实效不高问题,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平台载体,着力开展沉浸式铺开式和针对性宣传。一是开展现场沉浸式体验。通过举办年画培训班、创作营、研习班,设立绵竹年画主题邮局,打造年画创作基地特色产品等,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开展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邀请人民群众亲身参与法治年画创作活动,知名年画艺人及资深法律专家现场创作和解释法条,实现从群众“被动普法”向“主动学法”的转变。二是开展线上铺开式宣传。精心创作“年画娃娃”系列
把法治年画作为所地联动、城市提档升级、拉动乡村文旅产业的特色品牌,扎实做好法治年画“后半篇”文章。一是挖掘发挥矫治潜力。推动法治年画走进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其作为艺术矫治的重要方式,组织戒毒人员学习法治年画创作,在培养掌握一技之长时潜移默化融入法治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已开展培训班四期,培训戒治对象余人,创作绵竹法治年画相关作品余幅。二是融入城乡景观打造。结合绵竹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和街道、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把法治年画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法治院坝,拓宽法治年画外延边界,绘就城市“法治文化阵地地图”,实现了“景中有法,法中有景”,共建设绵竹年画法治文化广场12个,法治院坝、法治长廊个,法治年画上墙超过平方米。三是打造法治文旅品牌。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以年俗文化为载体,把法治年画作为地方特色人文景观,打造“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中国年俗村等特色法治文旅景区7个,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余人,人均增收千余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mj/1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