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年2月10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绵竹木版年画》特种邮票1套4枚,小全张1枚。该邮票设计:王虎鸣;印制: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志号:-4。
《绵竹木版年画》特种邮票,是极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的特种邮票,技法细腻,造型质朴、粗犷。制作工艺多先以木刻版印黑线,再敷以彩绘,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对比强烈明快,设色单纯艳丽,红火热烈。线条洗练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列的节奏感。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形成了诙谐活泼的艺术效果。
年画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美术形式,最早始于秦汉时期。当时,人们每逢除夕便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用以驱除鬼魅等不祥之物。至宋代,开封、杭州的岁末市场上有门神、钟馗等神像出售。明中叶以后,雕刻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趋于成熟,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绘制行销。年画的表现内容和题材越来越广泛、丰富。凡带有喜庆内容的风俗生活、传统戏曲小说中的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山水花鸟、吉祥图案等都在年画中有所表现。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年画产地,其中,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杨家埠、河北的武强以及四川的绵竹最负盛名。绵竹木版年画产地在棉竹市城区的剑南镇、北部的拱星镇和清道镇、南部的新市镇和孝德镇等地,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清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当时全县有年画生产作坊300余家,从业人员余人,最高年产年画多万份。
绵竹年画始于明盛于清,是中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支流,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表现出自己浓郁的地方特色.
刘竹梅,年生于四川绵竹,自幼喜爱绘画。年加入中国美协。副研究馆员。四川省优秀专家。年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从年开始从事绵竹年画的收集、整理、研究与创新的工作,走过了绵竹年画社从筹备到发展的艰辛路程,经与老艺人多年的相处,又有临摹绵竹传统年画资料的经历,在自己的许多画中继承了传统年画的手法,保持用粉笺纸鸳鸯笔和水色颜料来绘制作品。将传统仕女的造型、色彩进行了概括和处理,又创作了《乐女》和《福女》系列,由民间艺人手工彩绘成挂历,并为当下各个画坊在刺绣、陶版及生活用品中所沿用,受到民众的欢迎。为传承与发展绵竹年画,曾两次走出绵竹到高等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创作了一大批有特色的新作,四川政协报刘光甫的文章说:“刘竹梅根植于绵竹年画的土壤之中,吸取营养而不墨守陈规,给古老的绵竹年画赋予新的生命,使这株民族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姿。”其作品于年、年分别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和南京大学举办个展。吕胜中说:“她从传统年画中找到布色、落墨、笔法规律(先是精心造型、细笔勾勒、再是挥洒写意、大笔破形,期间调度浓淡干湿、冷暖温火,接着是细心收拾,点化精彩)看来,这种被动性的民间技艺,在刘竹梅手中已成为主动。”冯真先生在刘竹梅画展的前言中写到:“刘竹梅的作品,如其人格,清新、质朴、单纯,永远充满欢乐,充满着激情。”
创作作品:
年作品《看谁最干净》获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三等奖。被选入《中国四川绵竹年画展览》由中国展览公司送往美,法,日,上渥尔特,马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年作品《小巧手》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年作品《赶场》选入第四届全国年画展。获四川省优秀奖。
年作品《平安有余》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年作品《黄杨扁担》,《康定情歌》,《我的同学》选入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
年作品《赶场》,《猴子与货郎》,《回娘家》,《柜中缘》被法国郭安博物馆收藏。
年作品《五月端阳》由天津年画艺术刊登。作品《担秧苗》参加四川山东潍坊年画联展。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四十幅。
年作品《节气歌》组画获第五届全国年画展三等奖。
十二幅作品入选在日本札幌举办的“中国四川女画家展”,作品《黄杨扁担》获佳作奖。
年作品参加世界银行在美国为世界妇女大会举办的“世界女艺术家作品展”,并选入画册。
年应邀在南京大学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作品四十二幅。
年作品《丰收舞》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奖”。获四川省98年度“群星奖”三等奖。
年作品《好日子》,《割草女》入选全国第六届年画展。《割草女》获优秀奖。
年作品《回娘家》,《节气歌》组画《撒种子》,《担秧苗》,《打麦子》等作品被上海图书馆收藏。
年作品《赶场》在四川省第十二届“群星奖”比赛中获优秀奖。
年作品《门神.武将》在四川省“星空灿烂”群文美术、书法、摄影展中获二等奖。
年作品《和谐幸福》获年四川省人口文化展绘画类三等奖。
年作品《赶集归》参加《回顾与展望—》中国年画回顾展。
年作品《春夏秋冬》获首届中国(绵竹年画节)优秀创新奖。(中国民协颁)
娌荤枟鐧界櫆椋庡簲鍒板寳浜偅瀹舵不鏈濂?涔岄瞾鏈ㄩ綈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界殑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mj/5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