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实用贴中西医对话谈原发性痛经治疗


本文作者: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雯雯

医院钱赟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西医观点西医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一般始于排卵周期建立之后的青春期,其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血液中前列腺素的增加,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并造成缺血而产生疼痛。其发病主要与机械因素、内分泌及代谢因素(前列腺素、加压素、催产素),神经与神经递质、钙离子、镁离子、精神因素(抑郁和焦虑)、抽烟及饮酒,甚至是遗传因素都有着密切联系。最新研究表明,氧自由基与原发性痛经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痛经时,子宫平滑肌阵发性的收缩导致肌间血管受压而出现子宫肌层及内膜的暂时性缺血,使子宫组织细胞由于缺血-再灌注而生成较多的氧自由基,清除氧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会相应降低。中医观点中医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诸病源候论》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至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痛经发病有生活所伤、情志不和或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并与素体及经期、经期前后等特殊的生理变化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在此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胞宫气血阻,“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痛经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与冲任气血变化有关。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未能引起冲任、胞宫气血阻滞或失养,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由于血海由满盈而溢泻,气血盛实而骤虚,冲任、胞宫气血变化急骤,再加上致病因素侵袭,导致痛经。原发性痛经常见病因病机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阳虚内寒、湿热瘀阻、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等。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治疗西医治疗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治疗、激素治疗、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β-受体兴奋剂、钙离子拮抗剂、维生素治疗及手术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及腹腔镜下骶前神经切除术)。据报道,硝苯地平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为%,仅有3.5%的复发率。同时,经试验证明,阻断星状神经节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门诊即可进行,且作用持久、复发少,费用低廉。此外,单纯口服避孕药同样能降低前列腺素,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中医则强调以调理冲任、胞宫气血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候,或行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平时辩证求因以治本,同时因时制宜,选择最佳治疗时机。一般而言,实证者应着重在经前5~10天治疗,用药以疏通气血为主,重在消除气血之郁滞和血脉之瘀阻,使气血流畅,通则不痛;虚证者则着重在行经末期和经后3~7天治疗,以养血益精为主,补精血之不足,使胞宫得以濡养,荣则不痛。哈孝贤教授总结治疗痛经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①任脉不通冲不盛,气血乖违痛遂生;②诊疾之法虽繁复,四诊合参勿胶柱;③辩证论治是基础,病证结合功效殊;④因时制宜勿相忘,未病之治重在防。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调理气血、温经通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同样能够有效地解除痛经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研究显示服用中药或中药、西药同时服用,其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单纯服用西药。

本文作者:

上海市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雯雯

医院钱赟

(《全科医学周刊》编辑姚俊华根据年1月3日《全科医学周刊》14版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科医学周刊》每周二出版,主要面向广大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是一份医学专业报纸。全年定价96元,全国统一邮发代号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wh/164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