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过巍巍岷山,古茶树叶露新芽。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早起的人们邀约着上山采茶,山林间孕育着勃勃生机。
这里是年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
山崩地裂的灾难犹在记忆中,眼前,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的极重灾区,早已变成漂亮的小楼、干净的人家、繁盛的物流。
从汶川到绵竹,从北川到青川……那些个体不屈的命运之变,群体接续的前行之迹,整体兴起的产业之势,都向我们展示着中国力量铸就的重建奇迹。
有一种大爱被传递
绵竹市汉旺镇,时钟被大地震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舞蹈教师廖智知道,自己不能被定格,所有人都不应被不幸定格。
被埋废墟近30个小时,解放军救出了顽强求生的廖智。她失去了双腿、10个月大的宝宝和家庭。然而,她以常人难以忍受的苦,咬牙坚持活出了别样的色彩。
康复仅两个月后,她表演的无腿舞蹈《鼓舞》登上舞台,她一次次在大鼓上飞翔,一次次奏响挑战命运的鼓声。
这段生命不屈之舞,震撼了所有人!
“我这条命是解放军和政府救回来的,我很感恩!”廖智说。
年芦山地震,她来到灾区当志愿者,去看望和陪伴住院的芦山地震受伤人员。看到一名11岁男孩因为左腿截肢,手术后一直不说话。廖智轻轻地安慰着他:“你看,阿姨也是装了假肢,走路一点都没问题。我一条腿比你的还要短一点,还有一条腿可能跟你差不多。你将来一定能站起来,像阿姨这样行走。”
孩子的眼睛重新燃起了光芒。
如今,廖智和丈夫启凡共同创办了“晨星之家”,为截肢者提供一对一假肢康复服务,至今已累计帮助60多名身障人士重新站起来。
从创伤中愈合的汶川灾区人,自发传递着生命的律动:
——昔日北川中学截肢孩子代国宏,后来成为游泳运动员,夺得国家和省市比赛9枚金牌,人称“无腿蛙王”。
——年春节武汉封城,“90后”绵竹女孩王利留了下来,驾着医院,连续坚持一个多月!“我不怕,汶川地震时很多人来帮我们,我也要帮大家!”
——“我们最无助时,全国送来了物资,现在武汉需要我们,我要把菜全送给他们!”四川省什邡市农民吴强、潘大树等多位农民,将自家40万斤蔬菜全部捐送武汉。
有一种陪伴,最长情
“茶祥子”就在映秀镇的最里头。慢慢走近,一股茶香悠悠而来。
主人蒋维明是西路边茶(藏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为重振汶川映秀的制茶技艺,年汶川县政府从蒙顶山将他请到了映秀。
“来之前,脑海里还停留着映秀地震时的画面,没想到这里是如此干净秀美!”蒋维明说。
几乎全毁的映秀镇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集镇所有房屋均对断裂带进行了有效避让;住房按8级抗震设防,并广泛使用了先进的抗震减灾技术和建筑材料;考虑到百姓生计,新居设计成一楼商铺、二楼三楼住宿的结构。
蒋维明来时,已是震后第四个年头。
细心的蒋维明发现,住进新房的映秀人内心深处仍潜藏着伤痛。他注意到,每天都有党员干部走家串户,有困难时纾解困难,更多的则是陪伴:
——地震中摔伤尾椎、时任映秀镇党委副书记的徐才英,白天操心着镇里旅游和居民就业,晚上常到居民家里坐坐,摆摆“龙门阵”(聊天)。
——一支在地震中打着党旗前来的天津“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来了就再没离开,在重灾的渔子溪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负责人邹凌把党组织关系转到了映秀镇,当选为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
蒋维明和妻子搬来映秀长住,成为镇上的新居民。他对制茶要求极为严格、产品声誉很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盘活了映秀镇和周边亩古茶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千千万万的人帮助着汶川灾区。按照党中央“一省援建一县”的部署,广东援建大军带着干粮开进汶川,克服余震、供水、能源、建材、运输、天气等困难,“5+2”“白+黑”,仅用不到天,援建汶川县“十大民生工程”的项建成并交付使用。送别时汶川好几千名老乡连夜赶来,眼含热泪深深鞠躬。
(下转第二版)-05-:00:00:0——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精神力量陪伴·大爱·信念/enpproperty本文来源:达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wh/17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