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乡村年画节绵竹年画节,又称中国(绵竹)年画节,是一个富有绵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性地方节庆活动。绵竹年画节一般定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幕,至元宵节闹花灯结束。节日时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农历正月十五节日内容:巡游活动,大型河灯展节日意义:庆祝新年的到来
首届绵竹年画节于年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六)—26日(正月十五)在绵竹市区举办,系列活动有十项,历时20天。年画节期间,各项活动参加表演人员达人次,观众人数达45万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取得了很大成功。
年画是中国人普遍喜爱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常常被张贴在大门上,以庆贺农历新年(春节)的到来。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的年画齐名,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年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又称绵竹木版年画。内容以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等为主,构图丰富夸张、色彩鲜艳明快,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特色。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其艺术价值得到了一大批专、学者的高度评价。年3月12日,绵竹年画在中国美术馆展览,郭沫若观后赞叹不矣,欣然作词:“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门神皮影真好看,回忆幼时过年。无怪产生扬马,后来又有子瞻。工人手艺不平凡,千载百花烂漫。年画绘制家庭作坊和从业人员猛增,绵竹年画知名度不胫而走,产品远销海内外。农历除夕前是年画制作、销售、使用的主要时,因此,绵竹年画节一般定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幕,至元宵节闹花灯结束。
绵竹年画长卷《迎春图》是堪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珍品,它以清代绵竹县城的迎春盛会场景为表现内容,描绘了多个不同年龄、身、穿着打扮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民间庆祝活动及商业活动。年画节期间组织的盛大迎春活动,就是以该《迎春图》的场景为蓝图。活动中,众多参演者身着传统服饰,表演“金鼓开道”、“喜报阳春”、“狮子起舞”、“社火平台”、“年画人物踩高跷”、“喜打春牛”等传统民俗节目,形象地再现了明清时期,绵竹民间过春节的热闹喜庆氛围。
绵竹年画是我们地域文化最为重要的代表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古老年画的创新与开发也是越来越多。由年画挖掘出来的不同的文化符号,也是地域文化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以上分析的产品中,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到传统文化中,但是新元素不会破坏传统文化的本色。这对于我们的设计之路也是一个很大的启发。我们要善于挖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号,把这些文化符号恰当的运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设计也不仅仅局限于产品,对于精神文化的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形式之一。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最好的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xs/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