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精彩课堂四川大学研培计划年画类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一、走进绵竹年画博物馆

11月8日,四川大学在培的第二期“研培计划”年画类普及培训班走进绵竹年画博物馆进行第一天的课程学习。培训学员对于课程的设置兴趣浓厚,走进绵竹年画博物馆既促进了他们相互间的交流,也为传统年画的传承探索新的思路。

上午8:30学员在年画博物馆的课程正式开课。学员们首先参观了绵竹年画博物馆馆藏的精品,对绵竹传统年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一楼多媒体室由绵竹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侯世武、刘竹梅、胡光葵三位老师进行简短的绵竹木版年画的介绍。胡光葵馆长讲道,绵竹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主要依靠木版,也有半手工和全手工绘制的作品。而在今天的课程设置里面主要讲解的是半手工绘制的年画形式,即木版印出图案轮廓,然后再进行手工上色。对于此绵竹年画对于整套流程有句“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的俗谚,道出了传统木版年画的精髓。随后侯世武老师讲道,绵竹年画讲究构图的均衡对称、完整饱满和主题鲜明,达到以情寓意,以意补彩、以形丰像的效果。

最后,刘竹梅老师讲道,绵竹木版年画在内容上多有讲求“出口要吉利,才能和人意”的选题原则,故绵竹木版年画多具有吉祥的名称和喜庆的内容。刘老师曾在80年代中叶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研修学习,对于学员所迫切需要了解的年画知识、传统技艺的认识深刻独到,把中央美术学院的培训要求和内容涉及潜移默化的运用到本期学员的实操课程的学习中去,有利于我们培训课程的更好进展。随后,在老师安排下,学员们进行体验创作。绵竹年画博物馆的课程安排以经典的门神图案作为特色,进行全套的临摹全过程的学习。今天安排的起稿课,课程中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主动进行具体的步骤的操作。老师详细的介绍了刻版的制作工具、印版用的棕刷、上色的步骤等操作技艺,让学员们切实体验到绵竹木版年画的传统技艺,学员们主动与老师交流互动,针对一些年画问题进行讨论,学习热情高涨。

上午10:30,培训班在博物馆遇到来绵竹年画博物馆进行全国非遗执法检查的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郝处长一行,现场观摩了学员上课的情况。

14点30分,学院非遗中心负责人李振宇老师与绵竹年画代表性传承人胡光葵、侯世武、金平定、刘竹梅、陈学彰等几位老师进行了课程设置的细化安排。李振宇老师强调在绵竹年画博物馆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要让普及培训的学员最真实的直面绵竹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结合讲座沙龙,切实使学员在短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感触最深。对于课程的安排以具体的传统木版年画制作技艺流程,辅以老艺人讲座沙龙为主,在动态的课程安排中,使学员高效的进行学习。学员们主动与老师交流互动,针对一些存有疑问的问题与老师进行讨论,学习热情高涨。

作为四川大在培的第二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普及培训(年画类)班在绵竹年画博物馆的第一天课程的安排,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今天初步的传统技法的上稿,以及刘竹梅老师临变课程的讲授,使受培学员感受颇深,互相交流,促进了对于传统木版年画的深刻认识。

二、绵竹年画传承人齐聚一堂

11月9日,培训班学员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开始了第二天的紧张学习。本日的课程是年画导师陈学彰、徐家辉教学的传统木板雕刻技艺,以及学员与王星儒共参与的年画沙龙。

上午由绵竹年画传承人陈学彰首先简要介绍了绵竹传统年画中特别是半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过程,让学员们对绵竹传统年画的制作工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主要以传统手工艺为主,主要包括:制纸(主要用纸为粉笺纸)、起稿、刻板、印版、彩绘等,由以上数道工序组成。其中每一个过程,陈老先生都做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在刻板和拓印阶段,陈老先生则着重讲解了其过程的重要性,包括:刻板所用木料、刻板所用刀具、拓印所用工具、拓印方法等等,陈老先生都一一向学员们介绍。

上午9点45分,陈学彰老师请重庆梁平年画的代表人物徐家辉老师给学员们重点讲解了年画刻板所用刀具的种类、用途和刻板的一些基本技巧、方法。徐老师在现场展示了几十种不同的刻板刀具。他讲到,年画刻板所用刀具,种类繁多,用途不一,具体还可根据画稿线条形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形式和用途的刀具刻制。

在完成刻板课程后,陈老师向学员们讲解了拓印过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将梁平年画与绵竹年画进行了比较,取长补短。绵竹年画有多种拓印方式,例如乌金拓、蝉衣拓,也有将两种拓印相互结合的拓印方式。随后,学员们在课堂上踊跃提问,陈学彰、徐家辉老师也积极回答了学员们的问题。

下午2点左右,在学院非遗中心负责人李振宇教授、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培同绵竹年画世家王氏家族传人95岁高龄的王星儒老先生来到博物馆,和各位学员们进行交流。本次交流还邀请到了侯世武、刘竹梅、金平定等几位著名的绵竹年画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交流期间,李振宇老师就王氏家族在绵竹年画近代以来的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向王老先生询问,王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言语生动,学员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据王老先生回忆,他从其祖辈口中得知,绵竹年画在其祖辈大约乾隆年间发展最为鼎盛,还建立起年画行会,称为“伏羲会”,从业人员多为当时年画行业的佼佼者,或是各路书画同好,皆可加入“伏羲会”。然而在民国时期各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曾经盛极一时的“伏羲会”也逐渐没落。王老先生生于民国十一年,从他13岁起,便随家中学习年画,至今也有将近八十个年头。

沙龙结束,由绵竹年画艺人陈健老师在博物馆给各位学员们示范了年画拓印的方法。据悉,陈健老师是绵竹年画非遗传承人陈学彰之子,同时也是第一期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普及培训班的学员。陈健老师亲手示范了拓印的基本方法和传统工艺,学员们纷纷驻足观看学习,并亲自学习拓印过程。(来源:四川大学)

更多文化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官方信息

请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zy/139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