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绵竹市 > 绵竹市资源 > 揭秘刘备不肯重用赵云背后的秘密
当前位置: 绵竹市 > 绵竹市资源 > 揭秘刘备不肯重用赵云背后的秘密
历史中的刘备识人、知人、用人,远胜诸葛亮,远胜蜀汉阵营中的任何人。一身在人才方面慧眼如炬的刘备决无可能对常年跟随的赵云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条:不堪大任,做保镖到很称职。
三国所以能为人津津乐道,多多得益于半真半假的名著〈三国演义〉。众人咸云:要破除演义迷信,拉诸葛亮下神坛。
其实演义中神化的何止诸葛一人,神化最著者为诸葛,次者为不曾温酒斩华雄,斩颜良却未诛文丑,不曾过五关斩六将,不曾华容道捉放曹,被后人奉为帝的关羽。
再次者当属赵云,前二者历史真面目已多有揭批,惟独赵云仍为众人之最爱,不疑演义中的神化描写。云之拥趸少安毋躁,不妨先来看看赵云一身在历史中的表现。
赵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公孙瓒自己就是庸才,赵云即便是天兵天将也不会被他用出个模样,所以云在公孙处毫无表现。
投奔刘备,云得名主,下面便是他此后的所有表现:
1.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
张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操兵无敢近者。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
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2.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3.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
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
4.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
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备明旦自来,至云营,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为胆也!”
5.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在赵云统共五次的身手施展中,竟只有一个是攻城略地,也不过是疲惫益州的两个郡县,在刘备已破绵竹,张飞在另一路协同作战,要想失败也困难的局面在完成的。
而其余四次皆在各种失误或失败中扮演救火队。穷其所能不曾斩一名大将、拔一处要塞、破一次大敌;毕其一身不曾领重任而为先锋或统帅、镇关隘而独当一面、加高官而成封疆大吏。
刘备取益州克汉中后,自称汉中王。直接拔牙门将军义阳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以镇汉川。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镇守荆州;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领巴西太守;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赵云仅得到翊军将军,疑为近卫军、御林军的统领而已。
而他在许多年前第一次护救刘禅于长阪后就已封为牙门将军,竟然多年后不及一个新的牙门将军直升镇远守咽喉要塞。
许多人在说刘备真是瞎了眼,竟然不重用赵云。不然不然,观赵云此前可曾斩获颜良这样的名将?可曾击破张郃这样的强敌?可曾将兵城下便震降成都这样的要地?可曾一战而斩夏侯渊这样的统帅?
于是又有人说赵云没有大的建树,是刘备不曾给赵云表现的机会。不然不然,历史中的刘备识人、知人、用人,远胜诸葛亮,远胜蜀汉阵营中的任何人。即便不能与曹操比肩,也相去不远,否则他无法由穷寇至霸主。
政治家可以不知兵不通治,却不能不知人善任。一身在人才方面慧眼如炬的刘备决无可能对常年跟随的赵云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条:不堪大任,做保镖到很称职。
赵云的追星族们请放下手中的烂番茄和臭鸡蛋,俺并无意捣毁子龙神坛,只企图还云一个历史真面目,而且是一个其实很光辉面目。
俺在史书中看到的赵云,虽不算一个出色的将才,却在他身上看到了武将中绝无仅有政治眼光。来看看几段其他将领挣红了脸也憋不出来的政治见地吧。
1.时议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赐诸将。赵云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备从之。
2.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
3.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以上事实已足够显现赵云的大局观和政治判断力,这正是前后左右四大将军所缺乏的。在军事方面他虽无甚建树,却决无错漏和惨败,用围棋语言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善败者不乱。
空营计这样的创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需要泰山崩而目不瞬的超人胆识和骤然临之而不惊的非凡沉着。
刘备不假重兵于云手,常留在身边,正是要其扬长避短,既能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看护自己、家人及群臣的安全,还能用其远见卓识的大局思维得到颇有价值的进言。
这么久远的历史会有很多真相消亡了,却总留下一丝线索让后人探寻。去过成都武侯祠的人都会惊异地发现,顺平侯赵云竟然端坐在文臣廊!这是个不经意的失误吗?
可不要忘了武侯祠在〈三国演义〉的作者出生前就有了。赵云虽脱下了百万军中单枪匹马如入无人之境的五虎上将的外衣,却展现了独具魅力另一面,并带有几分神秘。
夷陵之战惨败:赵云不参加夷陵之战的原因
赵云之所以没有参加夷陵之战,不是因为刘备不信任他,不重用他了,相反,刘备虽然亲自率兵伐吴,然而,益州的战略布署,一清二楚,马超和魏延北面防魏,诸葛亮和太子镇守成都,赵云督江州,因此,虽然有夷陵之惨败,蜀汉却没有发生多大的混乱。其实,赵云若是参加了夷陵之战,也不可能改变大局的。
陆逊为何不擒杀刘备,现在权威的解释,三国志的这样一段话: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火烧连营后,陆逊指挥东吴人马,对刘备进行了疯狂的追击,几乎在马鞍山生擒刘备,刘备靠傅彤,程畿等人以命相搏,才侥幸突出重围,退入白帝城。当此时,白帝城离巫县不过百余里,我国伟大的诗人李白先生突然听到自己被特赦的消息,高兴的大声吟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大概白帝到江陵城有千余里,那夷陵到白帝城也有八九百里,从夷陵追到巫县,再到南山,已经追了六七百里了,还差那一两百里?
然而,先主传里陆逊的态度突然度大转变。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
但是,从刘备的战略部署来看,我们说他虽然在情感上被仇恨左右,但在理智上,还是保持了他一贯的清醒作风。
虽然,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蜀汉的一等一的人才迅速的凋落,关羽张飞先后遇害,法正黄忠接着过世。
天不佑汉啊!
但刘备还是依照老风格,大胆启用新将领。有人说,刘备伐吴,用了冯习,张南,吴班,黄权等人,是因为他不信任诸葛亮,赵云,马超等人。
说刘备不信任马超,个人还是可以接受的。然而,诸葛亮和赵云,刘备不信任,完全没有依据。
当年,刘备入川时,关张赵,诸葛全留在荆州,而带黄忠,魏延,霍峻,庞统等入川,难道是因为刘备当时就已经不信任关张赵,诸葛了?
可以大胆的假设,如果夷陵之战,是刘备获胜,那么,冯习和张南完全有可能成为黄忠和魏延第二。
冯习张南年轻时随刘备入蜀,辗转征战,前后十年,积累了不少的作战经验,冯习和吴班在巫县曾破吴将李异,让蜀汉取得开门红,一路将战线推进到了夷陵。
起初认为赵云没有参加伐吴之战,主要原因就是他当面直谏,和老大唱反调,言之凿凿,刘备很不高兴,弃之不用。
但现在仔细想了想,不对,为什么,刘备对赵云并不是弃之不用,从云别传可以看出,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
江州什么地方,大概就是现在的重庆。
江州往东过临江到奉节,出奉节,不过百余里,就可以攻击东吴控制的巫县。
江州往南,可以到达南中,当时,南中不稳,越巂,牂牁,建宁都时有动乱。
江州往西往北,可到成都,若是蜀汉首府有出现不稳定情况,可随时增援。
可以说,江州这个地方,在蜀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江州都督,查了一下,在章武前后,是费观,费观的家族是江夏的大族,和刘焉家族也有亲戚关系,可以说,费观在蜀汉还是有一定势力的,后来,家族也出了一个高官,蜀汉大将军费祎。
但是,刘备东征前,还是决定让赵云督江州,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江州可以说是连接成都和白帝巫县的必经之路,试想,如果刘备兵败白帝时,赵云在江州反叛,那刘备将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董卓当时重用吕布,然而,当他在未央殿前遭遇不测时,大呼:吾儿奉先何在?速来护驾!
旁边转出骁将吕奉先,这个吕温侯,董肥猪一直把他当心腹,结果吕布果断的喝道:有诏讨贼,手起刀落,立斩董肥猪。
可见,背叛你的人,常常是你自以为最信的过的人!你风光的时候,这种情况是看不见的,而在你危难的时候,第一个往井里丢石头的,常常就是你认为是心腹的那一个。
常山赵子龙和刘备唱反调,刘备为何还敢将督江州的重任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深深懂得什么叫忠言逆耳,赵云虽然当面和他唱反调,并不妨碍刘备对他的信任,相反,刘备还将督江州的重任交给了赵云。
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刘备年8,9月间,已经退回白帝,而诸葛亮却在年2月才从成都来到永安和刘备会合。
诸葛亮一直窝在成都干嘛,要造反啊!
恰恰相反,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大概是刘备让孔明督办建造蜀宫,殿庙等各事宜,另外,诸葛亮一直在成都,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协助太子镇守成都,威慑异己分子。等到诸葛亮离开成都后,汉嘉太守黄元立刻造反,当然,诸葛亮早就布了亲信杨洪在成都辅佐太子刘禅,当即遣将军陈曶、郑绰击败黄元,斩之。
从年8月到年2月,整整半年,诸葛亮就那么放心的让刘备在前线白帝城而不担心吗?
不错!
诸葛亮不担心,因为他知道,此时,在刘备的身旁,有一个人,叫做常山赵子龙,杨戏在《季汉辅臣赞》中对赵云的评价是征南厚重,只有短短四个字,却让东吴的天才少将军陆逊眼睁睁的望着自己垂涎三尺的刘备在白帝城中,却不敢再进兵半步。
诚然,不认为赵云当时的兵力,能够完全击溃士气正高涨的东吴兵马,然而,厚重的赵云,率所部精兵守卫白帝城,你陆逊想在短期内攻陷白帝城?
不可能!
汉中之役后期,曹操前锋军人多势众,几围赵云不得,反被赵云用疑兵击败,赵云行事厚重,是刘备很早就认可的。
陆逊喜欢的孙小妹经过计划,想把阿斗带到东吴当人质,结果,还是没逃过赵云的火眼金睛,勒兵截江,夺回阿斗。
陆逊这个人,我们说他在东吴有周瑜,鲁肃和吕蒙这批前辈在时,还不能显山露水,空余时间颇多。
然而,小伙子也不闲着,很勤奋,有理想,在孙尚香在公安时,他一定是隔三差五的,有空就去窜门,说是要看望孙小妹,主要目的,他是来摸关张赵,诸葛的底的。
后来,陆逊对关羽的综合分析,精准无比,那没有下一定的工夫是做不到的。
他定然是给这四个人都开了专门的档案,因此,当他知道赵云进兵到永安时,他明白了,擒获刘备的梦想从此破灭。
因为,永安如果不能一战而定,而是如夷陵之战,难解难分,打上几个月,那么,到时可就骑虎难下了,如果曹魏此时攻击江陵,关羽的悲剧,看来要重演在自己的头上了,陆逊毕竟比潘璋,宋谦那伙人智商高一个档次,于是,脑袋一转,假意推说曹魏要来进攻,见好就收,其实当时,东吴若再往永安推进,真的很可能重现关羽的结局。
而刘备为什么到了白帝就不继续退回到成都,不是更安全?
要知道,刘备被陆逊从夷陵追在屁股后面,一路逃了六七百里,来到白帝,精神上应该是极度紧张,陷入草木皆兵的状态,然而,刘备呆在白帝不走了,如果不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安全了,他会呆在白帝城吗?
刘备呆下来了,因为,他知道,那个“子龙不弃我走也”的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已经率精兵来到永安,自己不必再惊慌失措的疲于奔命了。
而此时,孙权竟然主动派遣使者求和,从一开始拼命追杀刘备,到一转眼的遣使求和,碧眼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啊!
他自然不是真心想讲和,这一次,曹魏向他开炮,碧眼儿正疲于御敌于国门外,他听说刘备在白帝城不走了,怕啊!怕什么,刘备敢光明正大的在白帝城吃睡,白帝城中定然有精兵猛将,如果此时蜀兵再次出川,纵然只是虚张声势,也必然给东吴造成莫大的恐慌。
可见,赵云之所以没有参加夷陵之战,不是因为刘备不信任他,不重用他了,相反,刘备虽然亲自率兵伐吴,然而,益州的战略布署,一清二楚,马超和魏延北面防魏,诸葛亮和太子镇守成都,赵云督江州,因此,虽然有夷陵之惨败,蜀汉却没有发生多大的混乱。
其实,赵云若是参加了夷陵之战,也不可能改变大局的。想到了后来的苻融,苻融是苻坚的弟弟,更是得力助手,苻坚执意要南征东晋时,苻融几乎是哭谏不可啊!
结果还是随军出征,终没于乱军中,是挺可惜的!项羽说的: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套在苻融头上,可也!
其实,刘备和苻坚相比,刘备还是幸运的,诸葛亮,赵云等都忠心耿耿,如果诸葛亮和赵云像慕容垂,姚苌之流,恐怕,就不会有我们熟知的三国了,也不会有我们熟知的三国群英了。
已经要准备进攻白帝城了,如何又突然间收兵还巫?而且陆逊还坚决否定了潘璋,宋谦,徐盛等人的杀入白帝,擒获蜀汉领袖的光辉计划。
老实说,潘璋,宋谦和徐盛还都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他们能做出这个结论,和蜀军当时确实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有很大关系。
攻入白帝,抓获刘备,这可是一件扬名华夏的天大的功绩,难道陆逊不想把这顶光环光荣的顶在自己的脑袋后?
你要说曹丕大合士众,这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东吴那边也早知道了,相信,在夷陵之战前,在长江防线上,东吴也早已经布置好人手了,吕范,朱桓,诸葛瑾,都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从巫县到白帝,路虽然有些难走,几天还是到的了的。把刘备抓获,再回军抵御曹魏,时间上认为来得及,既然前面已经不顾曹魏可能发起的攻击,一路对刘备进行穷追猛打,还差这几天时间?
那是孙权,陆逊想放刘备一马?
可能吗?话说孙仲谋和刘皇叔,在赤壁之战的蜜月过后,特别是刘皇叔成了孙仲谋的妹夫后,两个人就不断的冷战,口水战,然后发展到兵戎相见,后来,孙仲谋还指使小弟陆逊和吕蒙,杀害了刘皇叔的二弟关羽,杀人兄弟的事情都做出来了,孙仲谋没有任何要放刘皇叔一马的主客观因素。
陆逊呢?有些资料传言陆逊和孙尚香时常的眉来眼去,结果,孙权却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陆逊,让陆逊有些失落。其实孙策和大乔生的女儿,那遗传了良好的基因,能差哪里去,陆逊也没什么好失落的,但不管怎么说,反正,陆逊看刘备是非常的不顺眼的,好像刘备把他的心爱的女人抢
走了似的,因此,在马鞍山下,陆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这哪里有一点想放刘备一马的迹象啊!
然而,最终,陆逊还是拉了一票人,如朱然,骆统等将领,说服了孙权,不攻白帝城,收兵还巫。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折回来,看看夷陵之战前,刘备的举动。刘备发动伐吴之战,遭到了他有生以来最多人的反对,可是,刘备为了报仇血恨,仍是执意开动了战争机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zy/1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