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视导读
成都,是一个酒文化极其发达的城市。
唐代,成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原始白酒一一烧酒,驰名全国的“剑南之烧春”即为成都生产。
至宋代,中国酿酒业发展史上的重大技术革命一一“隔槽酿酒法”在成都产生,成都的酒税收入亦高居全国榜首。
从唐宋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成都浓厚的酒文化……
小鹿/编辑
“成都滞游地,酒客需醉杀。”“夺霞红锦烂,扑地酒沪香。”唐宋时期,成都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城市、最著名的宴饮和音乐之都,名酒辈出,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杜甫曰“岂无成都酒,忧国只细倾”,李商隐诗云“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为酒文化的发展兴旺奠定了社会基础,使得成都的酒文化驰誉天下。
唐代经济的繁荣,也使得酿酒业日益兴盛,名酒辈出。
烧春酒
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当中记录了唐明皇开元年间到唐穆宗长庆年间(-)各地所产之美酒,诸如“酒则有呈阿卜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窖春,……”在众美酒多中,最有名的不过十余种,而依次记叙的第五种“剑南之烧春”即是剑南道出产的烧春酒。排名如此靠前,表明在当时剑南烧春酒就已享誉全国,声震朝野。
成都是剑南道治所,城中亦生产此种烧春酒。唐诗中常见吟颂成都烧酒的诗句,李商隐诗称颂“美酒成都堪送老”。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在这里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唐朝国力强盛,宴饮成风。剑南烧春酒被定为剑南道的地方土贡入选为宫廷御用美酒。
郫筒酒
成都传统美酒,但由来己难以稽考。明代曹学俭《蜀中广记》引唐代古《郫志》云:“县人剖大竹,倾春酿其中,号郫桶酒(即郫筒酒)。相传山涛为郫令,用筠管酴醵酿作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
山涛创郫筒酒不可靠,但用酴醾酿制郫筒酒却是真的。酴醾是一种花,蔷薇科,有清香,作酿酒材料是很好的。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已载“蜀人作酴酒法”;宋代朱翼中的《北山酒经》也还有“酴醾曲”及酷酿酒的制法。
郫筒酒美,香甜宜人,其它酒与之相比也就相形见绌。杜甫忆起这种美酒“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酷”。李商隐曾经在旅途中作诗提及此酒“海石分棋子,郫筒当酒缸”。
到了宋代,郫筒酒仍为当时名酒。杨万里《走笔谢张功父送酴醾》云“碎按玉花泛春酒,一饮一石更五斗”;梅尧臣也曾写下“簇簇霜苞密,层层玉叶同。谁将作美酒,醉看月生东。”陆游更有不少描述郫筒酒的诗句“酒来郫县香初压”,“郫筒味酽愁濡甲”;他还提到郫筒酒深受酒家欢迎:“旗亭送酒等郫筒”。甚至离开成都之后,“只愁今夕西窗梦,又买长筒到古郫。”
青城山乳酒
这是青城山道士酿制的一种传统酒品。杜甫诗云“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严中承即严武,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此等身份亦用青城山乳酒作为赠送礼品,可以推断青城山乳酒应该名气不小。据《杜诗详注》卷分析,此“乳酒”取“酒者乳也”之意,认为“酒色如花似乳,气味浓香。”因乳酒色白,故唐代又称“白酒”。
宋代成都进一步兴旺繁荣,崛起了一批新的名酒。当时绵竹人杨世昌创制了一种“蜜酒”。苏东坡在其《蜜酒歌·序》中写道“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醉,余既得其方,做此歌以遗之。”
唐宋时期成都不仅名酒辈出,而且酒肆林立。酒肆的多寡是酒业盛衰的重要标志之一。酒肆当时又有酒家、酒店、酒楼、酒坊、酒舍、旗亭等名称。做为唐代西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成都同时也是酒肆、酒楼最繁华、最密集之地。
本文为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经济媒介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zy/1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