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多铺点路,少挖点坑。挖的坑多了,你的世界就充满了坑。总有一天,你会掉进去的。
一定。
公元年,魏国的权臣司马昭决定对蜀汉用兵,那是三分归一统的第一步。为了一击成功,他派出了手下的王牌,两张。钟会、邓艾(一开始是兵分三路,还有一路由诸葛绪率领,此人半程得罪被逮,兵权尽归钟、邓),这对帝国最耀眼的名将双子星,带着十六万大军和万丈雄心或野心杀向了蜀道。单程。
在战役的初始阶段,这对名将表现出了和他们名声相符的杀伤力。钟会率领魏军主力将蜀汉最后的军事天才姜维及全部蜀军精锐绊在了剑阁。而邓艾则乘虚偷过阴平,冒死完成了军事史上最诡谲孤傲的偷袭,蜀汉腹心洞开,肝胆俱裂,接着江油投降、涪陵崩溃、绵竹沦陷,此战的中枢成都已经近在眼前。刘禅顶不住了,他无比爽快地表现出了他的怯懦,“面缚舆榇”,向邓艾投降了。刘备、诸葛亮们百战艰辛缔造的帝国就此垮塌。战争拉上了大幕,但阴谋才刚刚登场。
面对奇迹般的胜利,邓艾有点得意,有点忘形,有点膨胀,有点跳梁。从伐蜀伊始便心怀鬼胎的钟会,冷冷地看着同僚如奇葩盛开的表演,他明白那个机会终于来了。借机除掉这个轻狂的同僚,十六万大军便将尽入我手,那时,天下的大门将向我敞开。
为了让这场针对邓艾的陷害煞有介事、例不虚发,我还需要一个同谋。本文的主角,该你出场了——卫瓘,卫伯玉,伐蜀主力部队的监军,名门之后、才华横溢、位高权重。这位大名士此前的从政履历光鲜清白,似乎并不适合参与这样一个阴谋。但钟会一眼便看出了那一片光鲜之下的某种阴暗,心照不宣的阴暗。于是一拍即合,一份联名的诬陷奏章迅速摆到了司马昭的案头。公元年,朝廷的旨意到了——将邓艾父子逮捕递解回京。钟会冷冷地将这一“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手无寸铁、单车寡从的卫瓘,你去成都传达朝廷的旨意吧。
一箭双雕、死亡派送。
如果邓艾真的图谋不轨,那么卫瓘此行便只能“光荣”了。所幸,无辜的邓艾坚信自己的冤枉终会得到昭雪,于是束手就擒,于是仰天长叹,想不到,我会遭遇白起一样的命运啊(数百年前,这位秦国名将功高遭谗、自杀。)。
冤枉引起了公愤,毕竟人心不死,成都众将围住了卫瓘所在的驿馆,他们想讨要一个说法,为什么他们的主帅甫建大功,便入槛车?!黑云已然压城、兵变一触即发。那一刻,卫瓘表现出了与他名士身份相称的机智,他一身便装、一脸轻松地迎了出去,面对那群准备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军人轻巧地说了一句话,谎话。
我正在给朝廷写申理你们主将的奏章。你们放心吧。
云开雾散。
似乎片言回天,实则泥足深陷。
西方有谚,你每说一个谎言,就需要用一万个谎言去掩盖。
卫瓘拿下了邓艾,大权独揽的钟会以为他就此获得了向天下表现他狰狞嘴脸的机会——反了吧。可惜,有时候,造反除了机缘之外还需要点人缘。家室都在北方的魏国将士大都不愿跟着他们的主将造反,于是归心似箭射落了那颗刚刚萌动的野心。钟会的天下之梦顷刻一枕黄粱。
钟会刚刚毙命,有一群人就急如星火地出发了。他们要去救人。这群人是与邓艾父子出生入死的老部下。既然诬陷者已经被证明了包藏祸心,那被冤枉者就应该被解救。初衷很单纯美好,结局很血腥残酷。因为有人赶到了他们前头。
他们的追赶提醒了那个帮凶。
谎言不能被揭穿,劣行不能被揭穿,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古往今来,这是最害人的六个字之一。那一刻回头无岸、悬崖坠马。
卫瓘找到了那个人,那才是他埋伏的最后杀着。田续,邓艾昔日的部下,江油一战,他贪生怕死,违抗军令,险些被邓艾处死,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邓艾饶过了他。在出发前,卫瓘对田续说了一句话,然后,田续的心魔被唤醒了——此行可以报江油之辱了。
最终,在这场生与死的追逐赛中,刻意浇灌的仇恨成了最后的胜者。田续一路狂奔,终于在绵竹之西追上了囚车,然后杀掉了那个曾经放过他的人。
成功了,经过我苦心孤诣的安排,最后的鲜血已然无痕地洗刷了曾经的肮脏,又可以一片光鲜地轻松上路了。
真的吗?
自以为瞒天过海、天衣无缝的卫瓘施施然回到了大营,然后他听到了一句话,那是一个同僚关于他的评语,蓦地,卫瓘如堕冰窟,冷彻心脾。他醒了。
说他的人叫杜预,时任镇西长史,他的参谋长。未来的帝国栋梁,平吴主帅。杜预在听到卫瓘和田续的对话后,对众人说了一句话——“卫伯玉其不免乎!”这是结论。接下来是逻辑——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以正道来引导部下,未来他怎么可能逃脱由此带来的惩罚呢?!
一针见血,还有,一语成谶。
杜预的话让卫瓘心旌摇动、坐立不安,那是一个人良心发现、悔惧交加的反应。他能想到的唯一补救便是跑到杜预那儿去谢罪。他是如此急切,甚至连车马都没骑乘,就跑向了杜预。
他是否得到了杜预的谅解,史书上没说。但命运显然拒绝了他的道歉。种瓜得瓜,这是自然的法则,也是世间的铁律。
你见苍天饶过谁呢?
公元年,在平静度过了27年之后,暮年的卫瓘几乎忘却了那场陷害,那桩谋杀,也许苍天也忘了吧,他想。然而,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当他看到那道诏书和那个人时,他知道他错了。
报应还是来了。
那是晋朝八王之乱的开始,发难的是皇后贾南风、楚王司马玮,牺牲者是两个当权重臣——太宰司马亮,太保卫瓘。在这场政治绞杀中,卫瓘原是不会死的,因为在那道由贾南风撺掇晋惠帝手写的诏书中,只是要把他免官,可惜在派来宣诏的人中,司马玮埋下了一个刻毒的伏笔,一如27年前,他在绵竹埋伏下田续。
荣晦,卫瓘做司空时的帐下督,因为有罪过而被卫瓘斥遣,从此卫瓘多了一个不死不休的仇人。
在看到荣晦的那一瞬间,卫瓘突然领会到了昔日邓氏父子看到田续时的绝望和无助。此时,他又想起了杜预那声叹息“卫伯玉其不免乎!”,那个逃不掉的结局毕竟来了,卫氏一门九口死难。
27年前,你苦心孤诣地挖了一个坑,27年后,上天冷冷地看着你自己掉了进去,也许,是他推你下去的。
那一夜,残月如刀。
还是那句话,所谓历史,就是把因果完成给你看。
往期部分内容:
背叛者的被叛
别拿梦想说事儿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厚道
自作孽
曾经heiyundu
所谓历史就是把因果完成给你看
版权申明
《曾经》文字内容均为原创
版权归《曾经》所有
授权转载的内容,请注明内容来自:
曾经(ID:heiyundu)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zy/1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