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之一:三溪寺讲到绵竹的名胜古迹,相信大家都说得出几个名字。但作为绵竹人,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名胜古迹的历史故事呢?
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绵竹名胜古迹的历史故事,各位看官不妨了解一下哈~二天万一跟别个冲玄壳子,也可以拿出来显摆显摆撒~
三溪寺
三溪寺坐落于绵竹市土门镇梅子沟,距市区7.5公里,古名广安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寺内有弥勒殿、观音殿、大佛殿、祖师殿及僧舍客房等建筑。观音殿、大佛殿、祖师殿及僧舍房等建筑。观音殿两壁至今尚存元代巴图鲁汉手书“龙虎”二字,字径5米,每字一笔挥成,似龙蛇卷曲,遒劲而苍古,蓄含龙腾虎跃之意。
大佛殿为明洪武十年()时重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经四川省文管会古建筑专家现场查勘,认为大佛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是绵竹市现存最早的明代古建筑。大佛殿侧,有两株桂花树让人叹为观止,两株树长成了一株树,相传玉川祖师亲手栽种了一株桂树,后被蓥华祖师扯为两半,变成了两株树,一株为金桂,一株为银桂,树形奇特,姿态秀雅,金桂开红花,银桂开白花,枝繁叶茂,吐翠飘香,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
三溪寺三面环山,面湖而立,泉流曲绕,浓翠掩映,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寺周景点胜迹极多,如玩月犀、朝阳湖、卧牛湖、伏虎崖、潜龙洞、礼拜石、紫岩舍、石钟、石鼓等,为川西著名的旅游圣地。
绵竹三溪寺始建于北宋祥符年间,当年的开山祖师玉川长老眼光不凡,将寺庙建在这个环山面湖、清流翠帐之间,庙后背光山系大鹏山一脉跌顿而下,龙曲水绕沙聚球檐,虎转琴案。寺周八景奇绝可爱,参天楠木、银杏浓荫蔽日,将古寺笼罩于青幽之中。几个世纪以来不少文人雅土在这是题咏抒怀。
四川明代状元杨升庵的诗,描写三溪寺风光的主要特点是:“幽”和“胜”。寺前的巍石,寺侧的灵泉(三箭水)和湖水、松风,寥寥数笔已勾勒出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来。四川名士乾隆翰林李调元也在三溪寺题诗。
环绕三溪寺的景点甚多,与其相应成趣。
和三溪寺山门相对,百步之遥有一道起伏的山坡,坡高虽不逾丈,然而其形却似天然屏障,将寺庙建筑隐去。游人到寺前,尚不知寺在何处,待转过坡口,方得见庙宇,仿佛仙宫自天而降,可使游客疲乏顿消,陡增精神。坡口有几块巨石,形同雄狮威震路口,因名狮子岩。沿狮子岩前行百步,有一岩石凸出外约3米,其形状酷似龙头,大张巨口,仿佛刚从土坡中沉睡醒来仰天长啸,游客见状莫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纷纷摄影留念。
沿寺门前道路上行,约米处,有一名胜景点,名曰:“三箭水”。由三箭水再上行不远即到风光旖旎的困牛湖。和困牛山岛相连的一座山峰,怪石林立,由山脚到山顶有无数个银灰色的岩石恰似群羊上山,生机盎然,气象万千。在这些羊群之间还有两块巨大的岩石,一个形青狮,另一个形如白象,称为青狮岩和白象岩。在距狮象岩不远的山岩上下有一巨大的岩石,人称石钟岩,岩下形成可容百人的洞穴。奇特的是进入洞口仰望洞顶自然形成一个口径约2米的凹坑,其形状酷似一口巨钟的内壁。用石敲击,咚咚作响。清初以来,就有不少文人雅士以此石钟为题作诗寄兴。
除此之外,寺周尚有朝阳洞、红云洞、水帘洞、猴子岩、乌龟石、伏虎岩等种种胜迹,游人每到三溪寺景区观光,无不对此山川文物之美,钟灵毓秀之源,留连忘返,交口赞誉。有人竟称三溪风光如同西湖灵隐寺一般引人入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hj/1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