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绵竹市 > 绵竹市旅游 > 封面人物马一平溢彩人生,在油画艺术家与
当前位置: 绵竹市 > 绵竹市旅游 > 封面人物马一平溢彩人生,在油画艺术家与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创院院长马一平教授
马一平:教育家、艺术家,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创院院长。年生,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专业并留校任教。年加入中国美协,曾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年晋升教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多种主题展邀请展,并赴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韩国、越南等国展览,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四川省优秀作品奖、一等奖、重庆市金奖等。年举办大型展览:《问道·马一平教育五十年师生同仁作品展》,同年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拍摄并播报《大家·马一平》。去采访马一平很像一次山林探秘,在成都一个叫木兰镇的地方,我们驱车沿着微陡的土坡路行驶,绕过卧牛山庄再经过一段微窄的下坡路才最终看到他的工作室。马一平说,这里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简易车棚,大概一年前,太太瞒着他卖掉了自己结婚前在新都一套70多平米的小户型房子,用卖房的钱为他精心选址、设计,盖起了这间工作室。“这里非常安静,少有干扰,我可以更专注于创作。”面对本刊记者,马一平无意间露出一丝满足感。在中国油画和艺术教育发展近百年的历程中,现年75岁的马一平无论如何都是绕不开的人物。他目光锐利、一头长发、牛仔裤,就像他的学生高小华所描述的那样,只是盛夏之际,少了那双标志性的大马靴。他言语间笑声朗朗,实在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作为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的名誉院长,马一平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教育家和油画家之一,也是较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设计并主持制作的大型丙烯壁画《血与火的洗礼》就曾荣获全国银奖,许多作品都曾参加全国美展,并赴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越南等国展览,被许多藏家收藏。人生之路跌宕起伏,艺术创作执着耕耘,教学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思想和艺术实践体系,许多后来声名鹊起的油画名家都出自其门下,深受其益。年,经过多次申请,学院终于同意他退离院长岗位,只做名誉院长。从行政樊篱解脱出来的马一平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作室,全身心投入油画创作,正迎来他新的艺术高峰。
艺术创作,守住本心才能宠辱不惊
马一平的工作室挂满了他不同时期的油画作品,最先跃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没有叹息的旅程》。茫茫林海,白雪覆地,寒气砭骨,一匹红马孤身信步其间,灵动的红色与冷峻的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匹马所走过的路,正像我们的人生,我不想用叹息来诠释它,所以这幅画的名字叫《没有叹息的旅程》。”马一平承认,他在这幅画中融入了自己诸多的人生体悟。挂在这幅画旁边的是一幅大尺寸人物画《动地长歌木卡姆》,画中一群维吾尔族老人正在演唱木卡姆,人物表情生动夸张,整个画面充满了狂放的韵律。据说,当年一篇关于《刀郎木卡姆》的报道重新燃起了马一平年轻时的边疆情结,他专程两度奔赴新疆喀什与和田探访。那里的农民生存条件十分艰难,一群老人通宵达旦地弹唱木卡姆,仿佛所有的欢乐、痛苦和愿望都在旋律中得到了释放。画中夸张的线条和凝练的色彩高度和谐,观画,耳畔仿佛已同时听到了弹唱者充满激情的宣泄。他的画已经与弹唱者的旋律融为一体,同时叩击着人的心灵。毕加索说:“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洗刷我们灵魂中日积月累的灰尘。”而在马一平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对命运的抗争和对心灵的抚慰。没有叹息的旅程布面油画×cm年
动地长歌木卡姆1号布面油画×cm年
动地长歌1号布面油画×90cm年
动地长歌2号布面油画×90cm年
动地长歌3号布面油画×90cm年动地长歌4号布面油画×90cm年中您一般会怎么区隔艺术教育家与画家这两个标签,您更希望外界以哪个身份来解读您?我更希望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但客观上命运又安排我去做了一个干教育的人。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我愿意认哪个标签的问题,我毕竟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了我本意之外的事情。中您现在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创作,时间一般是怎么分配的?卸下院长的担子,对我而言是极大的解脱。不过,作为名誉院长,学校工作上有些重要问题,他们还会找我一起商量,有时候还需要我出面帮助协调一些事情。另外,还有一些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再有就是社会上有些不得不参加的活动要占用一点时间。除此之外,现在一周至少有2/3的时间都在工作室画画。中刚刚听说您最近在创作一幅关于恒河主题的作品?
对,名字叫《恒河祭礼》,这面墙壁(指着画室的一面墙)6块画布加起来是7.2米宽、2.4米高,准备用来画这幅画。不过,目前你看到的这个80公分的油画稿只是一个初步方案,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画面基本构架和大致的气氛,由于人物太多,又是在黎明的雾中。作为上大画前的准备工作,还需作相当多的充实。我这把年纪已经缺少了现在一些年轻人的勇猛,很大幅面的画他们几天就能完成,我只能按自己的方式逐步推进。别问花儿为谁红布面油画×80cm大地无言15号布面油画×cm年中为什么会想到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在我少年时代,印度的电影、音乐、泰戈尔的诗歌、钱达的小说就令我着迷,包括当时苏联与印度合拍过一部很长的电影叫《三海旅行记》,以及前苏联功勋艺术家崔可夫的印度组画以及他写的《印度旅行写生访问记》,这些年轻时挥之不去的记忆使我对印度文化心驰神往,当时就想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印度。今年去印度采风,终于到了极负盛名的恒河。她是印度人心目中的一条圣河,人们用恒河水洗去身上的罪孽,死去的人在恒河的水上得到超度。去的时候是清晨,天还没有亮,恒河还处于朦胧当中,人们就已经到恒河来接受洗礼,每个人都非常非常虔诚。之前对恒河的了解是模糊的,大多来源于一些间接资料,但是在现场我才更深切地感受到那种撞击心灵的震撼,所以决定画这样一幅作品。中您想通过这幅画传递一种什么东西?精神上对信念的向往和对善念的追求,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东西。现代文明一面冲击着古老的信念,一面又重新界定科学和迷信的界限,无论如何,人总得有某种信念,有了它才会有敬畏之心,才会有行为的底线,基于当下的背景,面对恒河朝圣的人们,更别有一番感念。柳江3号布面油画80x60cm年大地无言22号布面油画×cm年中在技法和整体风格上您会对自己之前的画风有所突破吗?会做一些尝试,但不会脱离太远。我虽然崇敬一些优秀的当代艺术,但骨子里离不开现实主义,当然并不是古板的现实主义。何况要想一下子变换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也不容易做到,我会在具体处理上做一些尝试,所以我并没有急于上大画,等具体的素描稿完成以后,我还会先画一些局部图找找绘画感觉,在画稿中探索尝试。中这是您卸下行政担子之后的第一幅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创作构想吗?除了这幅《恒河祭礼》之外,我还在构思一幅同等大小、人与水关联的作品,就是中国长江流域的“川江号子”。“川江号子”是中国长江流域的文化,特别是三峡文化的浓缩。我小时候曾经坐过长途木船,若干天里与艄公纤夫厮混在一起,经过不少险滩,那种惊涛骇浪的体验今天还时不时在脑子里闪现。我一直有创作人物题材作品的冲动,我觉得“川江号子”是一种人与命运的抗争,它表现的是人生当中具有悲情色彩的东西,对这类题材我内心深处有一种没法熄灭的创作冲动。所以,在我精力还比较好的时候,这辈子一定要把这些大型作品完成,给自己一个交代,同时也才对得起太太给我弄的这个大工作室。中有评论家认为您的画早期受“苏派”影响比较大,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这是肯定的,我早期主要受俄罗斯画家的影响。因为那时候能见的油画作品不多,间接资料也非常有限。俄罗斯作品对我而言就像是婴儿期吃奶对人的作用一样,影响比较深远,要想完全洗掉是不可能的。尽管“苏派”在油画创作和教学体系上有他的弊端,但我觉得一批俄罗斯画家的经典作品即使今天看也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瑰宝。在世界美术史上,我们如果谈现实主义,法国画家库尔贝首开先河,祖师爷的地位他当之无愧。但俄罗斯19世纪那些“巡回画派”艺术家所达到的高度,绝对是在库尔贝之上的,我觉得他们把现实主义创作发挥到了极致,这对我影响很大。祥和之家1号布面油画60×50cm年中您的艺术创作大致有人物画、风景画和大型壁画三类。对比早年的作品,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境遇中您作品的题材和风格有何不同?概括讲,我早年的学画历程和前期艺术实践是在前苏联艺术模式和中国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规范中走过来的。“文革”中和“文革”前,画了一些革命题材的作品。风格和技法上基本是苏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子。改革开放后,逐渐想跳出这个框架。年,我带领77级学生去敦煌考察,博大的中国文化艺术和大西北莽莽苍苍的大自然,令人激动不已,这对我的艺术创作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年,我第一次出国去加拿大,也是首次看到西方许多大师的大量真迹。我在加拿大待了一个月之后,极度震撼的同时又产生一股巨大的反弹力,将我身与心均反弹回本土的文化中,我觉得那里只有我需要的“食物”而并非我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我的作品吸取中国民间艺术元素特别多。到了90年代末期,又往传统写实方面靠了一些,对中国元素更多是从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方面去提取一些东西。比如,中国画讲意境,这跟西方有很大区别。中在您看来,我们应该怎样来定位艺术的功能,到底是“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作品对人精神的作用我归纳为两方面:一是激励人生,表现人生中波澜壮阔的抗争和奋斗情怀;二是抚慰心灵,特别是当代社会,人们为事业、为生活竭尽心力,艺术要能够给人的灵魂一种抚慰。如果你把问题设定为“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我的观点是,我不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也陶醉于很多“为艺术而艺术”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但是,我从骨子里还是觉得“为人生而艺术”更贴合我内心对艺术的认知。黑龙滩3号布面油画80×60cm年隆冬布面油画80×60cm年中您认为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生活是无数切片的集合体,每一切片都呈现着生命的色彩。无论宏大叙事或是一声轻叹,都可能触及心灵中的某一区位。所以,好的作品首先要能够触动人的心灵,能够在情感上打动人,而打动人的方面可能是多样的。同时,他相应的艺术表现语言也要达到一种高度。作品要打动人,没有相匹配的表现手段肯定是不行的,二者相辅相成。不过,艺术作品是多元化的,我们必须用多把尺子分别衡量不同类型的作品,你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类型的作品,应该各有各的尺子。中从画家的角度讲,面对外界不同的评价标准,他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作品的价值?所谓外界评价不外乎几个来源:首先是来自专家、同行、理论家、策展人,特别是权威的理论家和策展人,他们的评价占份额很重;其次是社会大众的评价;还有一个是来自市场。市场价位与艺术作品的价值,一部分是重合的,还有一部分可能是分离的,因为商业有商业本身的规律。这几个评价体系完全不同,而每个评价体系中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件作品又有不同的评价。所以,作为艺术家,我觉得首先要学会听。很可能有些来自外部的评价会触碰到你作品的要害,你要能够从中过滤出对你有用的东西。但同时,你之所以这样画毕竟有你的理由、有你自己的选择和爱好,很可能有些东西是不被别人认同的,这种情况下你又要对自己有个把握。要能够沉得下心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只有守住自己的本心才能宠辱不惊。艺术教育,做荣耀的骑士
中国近代许多颇有影响的艺术家,他们不仅创作上独树一帜,在艺术教育领域也都硕果累累。
早年赴日本学画的李叔同,被称为中国油画的鼻祖,他曾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并在学校美术课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此后如徐悲鸿、林风眠、周碧初、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等油画名家也都无一例外地在艺术教育领域有所建树。
马一平是成长在建国后的第二代油画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被尊为油画“川军”的领头人。
执教60多年中,马一平敢于冲破各种阻力支持学生拓展思路、大胆创新。他的治学精神,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油画艺术领域的中坚力量,影响了几代艺术家。
年,他教过的77级学生罗中立以一幅《父亲》在“全国青年美展”夺得金奖。之后,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也横空出世,被油画界奉为经典之作;继之而起的程丛林、张晓刚、叶永青、高小华等人的作品也很快成为藏家热捧的对象。一时间,马一平的学生几乎占据了当时整个中国画坛的半壁江山。
在年的保利春拍中,罗中立的《春蚕》成交价万元,程丛林的《码头的台阶》成交价万元。同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3号》成交价万港元(约人民币.8万元),何多苓、叶永青、高小华、庞茂琨等人的作品成交价也都在万元以上,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马一平任教的川美77级、78级和81级毕业生。
某种程度上讲,马一平在艺术教育领域的成就甚至超过了他的艺术创作。
年春马一平等执教老师与川美油画77级学生合影壁画《风云·》前留影中您教过的油画77级、78级这两届毕业生成就不凡,您觉得他们有何不同?油画77级是个20人的班级,是“文革”期间社会上积压10年的人才中最拔尖的一群人,他们当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不同方面有其过人之处。何多苓在艺术感觉上是超凡的,对于形体的美与情境的美有极为敏锐的把握能力;罗中立是一个构思构图的高手,一次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会审77级油画班的创作草图,而罗中立一个人的稿子就占据了全班草图的将近一半。如果把“文思如潮”这句话转移到他身上,谓之“画思如潮”当不为过;程丛林每看一场电影下来就能画一批精彩的记忆画,而且他具有德国人一般的严谨,无论在专业学术上和生活节奏上都显示着一种特殊的苛刻,后来他到德国深造也许冥冥中本有一种内在联系,他是个一开始就偏爱重量感的画家类型;高小华在读一年级时课外就画了大量的黑白水墨作品,已经显示出他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敏感和驾驭丰富的情节与人物的非凡能力;庞茂琨比他的师兄们低几个年级,进附中时还是一个有几分奶气的乖小孩,但那时他对造型感觉已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天赋。这批学生有长时间真切的生活经历,有强烈的奋斗意识,他们会抓住课余一切时间画写生、画记忆画、画创作稿。对于这两届同学的成就,入学前的能力铺垫是重要前提,入学后的勤奋努力和艺术思维的敏锐也占有重要分量,来自学院的教育当然也是成就他们的必备因素,但我觉得这其中教师直接传授的作用,只占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是使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有利于其成长的良性氛围,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从不认为这些学生的业绩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学院和教师的教学成果,更不能说是我个人的教学成果,因为我并不是他们唯一的老师。相比之下,78级和77级只相差一个学期,两个年级我是交替着上课的。77级除了像张晓刚等个别人外,基本上是在批判现实主义的路数下反观历史与现实,而78级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在学兄们的那条跑道上进行追赶而试图另辟蹊径,他们开始较多地 中其实是想跳出那个环境?对,当时我把学生时代很多东西,该烧的都烧掉了,做好了一切准备远走高飞。我填的四个毕业志愿依次是:新疆、青海、云南、海南岛。我对新疆一直非常向往,尤其是那里的歌曲、风土人情。中如果当时没有留校,您的人生轨迹是不是会完全不同?那是肯定的,当时如果满足了我的毕业分配志愿,我肯定是拎着画箱跟新疆的“买买提”们一块在天山脚下摸爬滚打了。可是,那个时候如果谁不服从分配是极大的罪名,作为社会的一个小小“细胞”,就像洪流中的一小滴水,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桃源布面油画×cm年开花时节布面油画50×30cm年中留校任教后,您在“文革”中受到的批判好像也很严重?我在附中只执教了三年,然后就被派到简阳农村去参加整治农村干部的“四清”运动,年5月返校时,全国“文化大革命”已经充满火药味地展开了。随着运动的发展,骇人听闻惊心动魄的事情不断涌现,进入8月,“炮打司令部”大字报传遍全国,红卫兵组织如雨后春笋,然后又迅速分化为“造反派”和“保守派”,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厄运终于降临。两大组织开始出现了对运动的观点分歧,8月底的一天因为一件并不大的事双方发生摩擦,那天傍晚兴许是鬼使神差,我提着刚盛满的水瓶往宿舍走,路过必经的大字报栏,正遇一群我教过的学生向我倾诉令他们气愤的这件事情,在那种情况下我肯定是谨言慎行的,却不料还是被一过路学生品出了一点倾向性,迅速地以经过发酵的语言传递到了另一组织,恰逢第二天两派约好联合批斗两名被双方共认的“牛鬼蛇神”,要求全体师生员工参加,这两名所谓牛鬼蛇神其实也是好人,一名是党委委员,无非生活中有点架子,另一名是长我11岁的老师,“文革”之后他还是一个令学生十分爱戴的老师,当时两人已被强制将头发乱剃一通,胸前挂着大黑牌,脸上涂着墨汁,场上充满杀气,传说某天北京的红卫兵在街头被阶级敌人杀害,人们群情激愤,这时场上有人开始呼喊把并未列入批斗对象的人揪出来,接着喊声此起彼伏,喊到一个就拉出一个,一下拉出了几十人,任何人也无法控制,终于有一个我未曾教过的学生喊到了我的名字,我和那几十个被揪出的人站在大家的对面被责令低头,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提着墨汁桶向我走来,在我脸上涂抹并在我背上划上交叉的两笔,我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把那个负责剃头的学生叫了过来,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利用课余为同学义务剪发的人,手艺上乘,理发推子从我头顶推过,然后几十个人被押向校外街头游街示众。你想,我那时才25岁,能够承受的东西总是有限度的。不过,经历了那些事,在此后的人生中无论遇到多大的难题,我便逐渐学会坦然面对。人一辈子都会遇到许多不痛快的事,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凡是遇到过不去的坎儿的时候,我会尽量去想这件事最坏能坏到什么程度,把最坏的结果想出来,一旦这种假设变成事实摆在面前,我怎么办?会不会撞墙,会不会上吊,会不会投河?如果都不会,那我只能消化它。相信,所有的坎坷蹉跎,都会转化为人生财富。中命运如此不如意,但我却在您的回忆文章中读到一种富足感,这是为什么?毕竟现实的人生会经历很多事,会跟很多人发生一种际遇。从教半个多世纪,从被迫到认命到热爱,划了一个大圈,当这个圆圈划到将圆未圆之时,我确实感受到了当初未曾期许的富足,一些历史性的镜头总会闪现在眼前:当我还是一名承受巨大政治压力的青年教师的时候,竟有学生不避风险前来陪我默默地度过冥冥的黄昏;当我60岁生日的时候,一个在10年前我曾力主录取的跛脚女孩,竟然从她生活的城市拄着拐杖专程送来鲜艳的花篮;当我面临一场现实的危机,思索着如何带领这支队伍走出困境的时候,猛然发现校园里一处行将干涸的泥塘底上,学生用木棍划出两行大字“马一平,ILOVEYOU”。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各种“运动”恩怨尽在其中,恩需铭记于心,怨却自当化解。在“文革”这个高强度动乱的社会形态中,也呈现了在后来的年代里所难于洞见的人的各种素质特征,它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我作为一名教师,也从众多学生身上获得了许多启发。所有这些记忆和人生的收获都是抹不掉的,回首50多年的教学生涯,会有一种由心而发的富足感。“从教半个多世纪,从被迫到认命到热爱,划了一个大圈,当这个圆圈划到将圆未圆之时,我确实感受到了当初未曾期许的富足!”马一平教授近照陈力何斌摄中您今年已经75岁,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个人感受而言,您对这句话如何理解,您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意思是说走过那么长的人生之路,不管怎么做也都不会超乎规矩,这是有很高修养和建树的人应有的状态。但一个人应该怎样和他在现实当中具体能做到什么程度是有距离的。我虽然已经75岁,仍然无法做到“从心所欲”,常常还要考虑一件事到底怎么做才算正确,需要从外部吸纳和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所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可能逐步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方向靠近。关于未来的规划,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逐步去完成年轻时没能实现的很多夙愿,至于究竟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则是未可知的。不过,我这个人心态比较好,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自己这辈子该做的事尽力了,也就可以勉强给自己打个合格分数了。马一平教授部分作品欣赏
大巴山的收获布面油画×90cm年
集市布面油画60×75cm年
俄罗斯情怀4--田野静悄悄布面油画×80cm
小聚山林布面油画80×60cm年
四月布面油画50×90cm年
夏威夷风景线2号布面油画×90cm年
夏威夷风景线3号布面油画×90cm年
太行初雪布面油画×65cm年
太行暖冬布面油画80×60cm年
山中有戏布面油画80×60cm年
拉萨河畔布面油画80×60cm年
河畔人家布面油画×65cm年
画图人在画图中布面油画80×60cm年
舞蹈演员布面油画80×60cm年
赛里木湖布面油画×65cm年
鸡蛋花开的时节布面油画x80cm年
云贵山布面油画x90cm年
鸡犬之声布面油画80×60cm年
龙华古镇1号布面油画×65cm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ly/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