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的条件是对邓艾保密,在这点上自己最不放心的是钟会,为防止钟会把消息泄露给邓艾,卫瓘进行了如下布置:第一抢在钟会可能透露消息给邓艾之前立刻行动;第二所带人不能多,最主要的是快;第三安排好接应人马,防止被邓艾一网打尽。
卫瓘防着钟会,不敢出一丝的错误,而钟会却犯了一个错误,他却没有想到要把卫瓘捕邓的消息透露给邓艾,而只是在坐等邓艾杀卫瓘的消息。
机会属于少犯错误者。
卫瓘一行快马加鞭,深夜秘密潜入邓艾所部驻扎地——成都。
这时整个城市已经进入了梦乡,平蜀以来,邓艾的部下一直处于亢奋之中,历经艰辛万险终于功德圆满,对这些部下来说蜀国的平定不仅仅意味战争的结束,活下来的人可以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更意味着他们将面临不错的封赏,门阀制度将惠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谁都没有想到,今天夜里朝廷突然来人将他们从梦中惊醒,来人低声念着诏书,大意是奉诏抓捕邓艾,与尔等无关,尔等是平蜀功臣,皇上将有丰厚的奖赏,如果鸡鸣之前来卫将军处报到,封赏不变,如果不来,将诛杀三族。这些将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来不及相互串联,军人服从的天职,让他们全都准时向卫瓘报到。
确认所有将领到齐之后,卫瓘突然带人闯入邓艾家,将邓艾父子从床上拖起来绑了,押入囚车,可怜邓艾,前一天还是位居三公的国防部长,一夜之间便沦为阶下囚。
直到这时候,邓艾手下那帮将领才清醒过来,原来朝廷要以谋反罪抓走他们的老大。
邓艾的这支部队是平蜀主力,全军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上下彼此情如兄弟,凝聚力很强,而今刚刚伐蜀胜利,征袍上的血迹未干,老大就突然被以谋反罪遭逮捕,分明是“敌国破,谋臣亡。”于是个个群情激奋,率领所部兵马,以战斗队形浩浩荡荡朝卫瓘而来。
这帮大兵要抢邓艾父子。
卫瓘亲自出迎,面对汹汹而来的众将,大声说道:“中央对这里的一些情况不太了解,只要邓将军回去说清楚就没事了,上面的命令我们要执行,我也已经写好报告,以身家性命担保邓将军无罪,如果象你们现在这么做,给了一小撮别有用心人的口实,那就是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大家都是有功之臣,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害了邓将军,更害了你们自己。”说着,拿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奏章,“邓将军也是我的亲密战友,我保证不会让邓将军受到伤害,这是我早就写好的,要上交给朝廷为邓将军的申诉书,大家看看。”把奏章拿给大家看,大家一看,卫将军果然够义气,写的言辞恳切,字字感人,司马大人看了不放人都不行,再说这帮武将本就没有要和朝廷相抗的意思,只要不为难他们也就行了,大家都等着朝廷封妻荫子,如果突然定个造反的罪名,那可是得不偿失。“卫将军,末将们刚才多有冒犯,请将军见谅。”“哪里哪里,都是为了邓将军嘛。”大家散去。
卫瓘目送队伍走后,长长得舒了口气,立刻命令烧掉那份奏章。
不一会儿,钟会亲率大军赶到,见卫瓘抓住了邓艾父子,狂喜不已,又感事不宜迟,决定立刻起事。
钟会在蜀地人心未稳,各郡县行政政权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便立刻又开动了他的战争机器。
钟会的战略,蜀将姜维率本部人马五万为先锋,立刻北上入陕抢占斜谷,打通主力出川道路,自己亲率大军随后跟进,两军会师长安;尔后再兵分水、陆两路东向,步兵经水陆由渭水入黄河,五日之内直插孟津,攻占孟津后迅速南下会合陆路骑兵,两军会攻洛阳。
《魏书》记载,钟会的意图:“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钟会气吞万里如虎,颇具浪漫主义,可惜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浪漫替代不了现实。
第二天,即公元二六四年五月十六日,钟会各部接到命令向预定方向集结,而各部队的高级军官诸如护军、郡守、牙门骑督等皆被通知到原蜀国的朝堂开会。
钟会在会上高声对大家宣布:“郭太后生前有遗诏,要我废除司马昭,为国除奸。”
郭太后是魏明帝曹叡的老婆,一年前就死了,死人是最好用的。
事情来得太突然,在场的所有人,除了钟会找的几个托儿在台下大喊大叫又拍手又起哄外,其他将领基本都保持沉默,没有人站出来发话。
钟会见无人表态,便拿出他早准备好的讨逆文告,让在场所有人签字,逼着在场官员表态,这时,总参谋部的夏侯和,骑兵政治部主任朱抚和侍卫长羊琇站出来公开反对。
钟会此时却优柔寡断起来,没有坚决镇压反对者,杀一儆百,而只是将这些将领全数关起来,打算用自己的亲信去接收他们的部队。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钟会犯了一个错误。
很快,钟会又犯了第二个错误。
既然打算让自己的亲信接管被关押将领的部队,在接管之前,就必须将关押将领的事严格保密,可是钟会却行事不密,消息很快泄露。
第二天,被关押将领在城外的部队,尤其是邓艾的部队自发将成都城团团围住,之所以没有立刻攻城,是因为这些部队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因此不敢贸然行动。
此时卫瓘却突然生病起来,上吐下泻,他本来就显得羸弱,此时越加显得病重,钟会找人来看,来人看后都说卫瓘这次是没有希望了。
钟会大喜,便不再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里咨询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ly/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