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清明,祭祖这些事你都该了解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宋代高翥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俗,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质之一;春、秋两祭是古俗中的重大礼节: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历书上记载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以得名。”这项记载指出了清明的时间和气候上的情景。

梦华录载说:”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子女及算者,多以是日上头,寒食第三日,清明节矣。凡新墓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这项记载道明了”清明”节与”寒食”的关系,以及扫墓的习俗。

清明节的来由,相传始自后唐,经过历代的传承,成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节序之一。然后逐渐形成:祭祖、上坟、踏青、扫墓等等的风俗,藉以表达孝思,成为”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唐时有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民族习俗是逐渐形成的。

清明节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普遍而隆重的日子,古代的人,”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国不哭,展墓而后入。”离家出远门的人要先到墓前祭祖;回来时要先叩祭祖先才能入门。这种行为,不仅是表示对祖先和乡土的眷恋,更重要的是出发于对父母情深的一种难以恝置的责任感。

所以,清明节上坟扫墓,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祭”之外,还要”扫”,上坟时提着纸钱、香烛、爆炮及祭典的食品之外,还得带上锄头刀剪,把墓上的杂草剪除,花木修茸整齐,墓地如有被牛羊践踏或被雨水冲陷的,都要填补完整,以使祖先的骸体能够安宁。”无纸钱则孤坟矣!”这种凄凉的情景,对子孙来说,是一种耻辱。

“清明节”是在春分以后十五天,所以,清明正是”桃蕊吐艳,柳绵垂金”的春光时节,大地上万物萌芽生长,而气清景明。还是一个大好的郊外活动时节。

踏青

踏青,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怡乐融融。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插柳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但是,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提倡大家还是要文明出游的。

游乐

游乐,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斗鸡、射柳和蹴鞠(音:cùjū)。(射柳,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植树

植树,清明节植树是在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扫墓禁忌

清明扫墓的季节即将来临,不管你身处远方还是近端,总会为了先人前往墓地祭拜,以解思念之情,除了满怀虔诚之心外,扫墓时,又有哪些禁忌需要我们知晓呢?我们逐一从扫墓的“焚香”、“衣”、“食”、“住”、“行”、“法”、“人”说起。

焚香

在古代清明节,上至官僚贵族,下到民间百姓,都要焚香烧纸钱、祭扫祖先坟墓。香最早用于宗教场所与祭祀活动中,成了人与神联系的神妙之物。虔心焚香拜祭,可上大天庭,下及幽冥。商周时期,古人祭天有一个重要仪式,即在灵台上堆架燔柴,焚椒升香,借缕缕青香之烟,与上苍对话。

谈起拜佛祭祖用香,应首选沉香,次为檀香。现代人们更追求祭祀祈福的仪式,而忽略细节,用香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往往认为只要是香便可以,殊不知用些化学香品实际上对身体危害很大,对祈祷来说是毫无用处的。第一位以沉香祭天的,是南朝的梁武帝,他用沉香建造明堂,取与上天纯阳正气相宜之意,在北郊用土与香混合,以表示人与土地的亲近。因此,沉香是焚燃祭拜的最佳用香。

1.衣——扫墓之人不可穿艳丽、过分曝露的衣服。

扫墓本身就是一件庄严严肃的事情,所穿服装要符合环境场地,一般建议穿黑色或是素色暗色系的衣服,以此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及哀悼。如果穿着大红色等过分显眼颜色的衣服,在墓地这阴气极重的地方,难保不会招惹污秽之气影响健康,当然,过分曝露的服装也是要不得的,在先人眼中看来,这是伤风败俗的表现。

2.食——扫墓前不宜饱腹,饮食宜清淡;扫墓时不可边吃东西边祭拜。

古时传下来的扫墓礼仪中,扫墓前应禁食,不过对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来说,空腹祭拜也不现实,实在要吃,饮食要清淡,忌大鱼大肉,也不宜吃得过饱,假如因此在扫墓时体内排出污浊之气,也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现;另外,无论多饿,扫墓进行时,嘴里别咀嚼着食物,这只会凸显你吊儿郎当的无知。

3.住——禁在扫墓时谈论家庭纠纷,如房产财产遗产等。

这里的“住”代指的就是扫墓者家宅内部的一些琐事纠纷,放在私下闲聊可以,如果与一起扫墓的亲朋好友为此在墓碑前起争执就不好了。非要在祭拜之时来这么一出让旁人笑话,令先人泉下操心的把戏,岂不太不尊敬亡者了?

4.行——一方面指出行,另一方面指言行

?出行

前行扫墓的时间有讲究,择阳避阴。旧时流传下来的扫墓时辰是凌晨五点到早晨七点,晨曦渐露,阳气越来越旺。但这个时辰对于都市人群来说未免太早,一般城市距离郊区墓地的路程都不会太近,如此,祭拜的时间安排在上午时段也可以,下午的话,最好安排在三点之前,三点以后,阴气渐长。

?言行

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请避免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它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5.法——扫墓归来去晦气

作为中国三大鬼节之一,清明上坟扫墓是不可避免的活动。而此时郊区的墓地阴气也处于较重之时,人们在扫墓之后,难免会沾染晦气。因此扫墓过后,及时去晦也显得极为重要。很多地区流行在家门口放置一个火盆,当祭拜归来之后跨过回家。也有事后用柚子叶洗澡,洗手来避晦的。总而言之,选法必须有效,否则难免会给个人的运势蒙上一层阴影。

6.人——祭拜之人有选择,以下人群最好远离墓园,坟地。

?孕妇

从现实生理因素考虑,每年扫墓人群都是浩浩荡荡,且不说拥挤问题,单单来回行程就够折腾孕妇与腹中胎儿的;从遗留风俗来看,胎儿尚在腹中,不宜见逝去亲人,容易引起小孩夭折。

?患病体虚之人

身患重病,身子骨虚弱的人也不宜扫墓。舟车劳顿足以消耗他们的精力,导致周身阳气不足,且扫墓亦是项劳累的活,患病的人需要休养生息,硬要前往,除对恢复元气不利外,易致邪气入侵。

?年幼小儿

未满三岁的婴儿不应带去扫墓。一方面,虽然扫墓现场不像以前那么环境污染,但不排除仍然有点香放炮的行为,这些气味声响容易让孩子惊厥,不利身心健康;也有说法是此阶段小儿容易瞧见大人看不见的阴间世界,当然,不论真假,墓地周围的环境及设施等都不方便大人带小孩前来。

医院(医院建设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mj/154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