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四川大学非遗传承人群首期普及培训班绵竹


3月31日早上八时许,四川大学非遗传承人群首期普及培训班(绵竹年画)人文讲座课程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进行,全部59名绵竹年画学员参与了本次课程的学习。

据悉,四川大学非遗传承人群首期普及培训班(绵竹年画)于年3月21日上午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正式开班,由文化部非遗司、四川省文化厅、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承办,德阳市文广新局、绵竹市文广新局协办,59名绵竹年画艺人到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参加为期1个月的年画技艺普及培训学习。培训班学员全部来自德阳市绵竹县,均为从事绵竹年画技艺1年以上的传承人、从业者和相关人员。四川大学将按照文化部对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绵竹年画的特点和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通过构建“人文讲座+传统技艺+艺术实践+艺术创作”创新的非遗教学体系,着眼于“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

本次课程内容为西方平面色彩理论课《他山之石》,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张发志老师主讲。张发志老师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青年画家,继承了上一代中国前卫艺术家的人文传统,他创作的系列作品从艺术家个人成长经历出发,透过“红色记忆”的表面,呈现艺术家的思考过程和人生理念。

今天《他山之石》主题课程中,张老师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提埃波罗注重利用平面空间制造幻觉讲起,用大卫名画《苏格拉底之死》等阐述绘画与文学的附属关系过渡,着重讨论了19世纪印象派奠基人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的敢于变革创新的艺术态度。张发志老师表示:“讲座的题目叫《他山之石》,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典故。希望中国年画艺人可以在已有艺术体系的基础上打开眼界,了解西方艺术家在面临时代的每一次探索和革新时,如何从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如何因时因地制宜,传承古代优秀艺术理念,进而发展创新自有文化。”和张发志老师一样,已经参加教学的其他老师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参加培训班学习的绵竹年画艺人更多的抱着学习的态度而来,“这么多人在一起上课还是第一次。民间艺人能够缺乏绘画相关的知识,在非遗保护方面,专家学者们真的倾注了很多心力在其中”,一位年画艺人说道。绵竹年画艺人们已在川大学习近一周,“从最初白描素描绘画,到今天的色彩学习,结合自己对年画的理解,我们能感受到差距欠缺,几十个同学的水平层次不一,但是大家都很尽力地在弥补不足。”尽管色彩课偏重于西方理论研究,表面上和年画的关联不大,但年画艺人们有自己的见解:“西方绘画中对色彩的对比和融合,包括实地写生造型,对年画的传承创新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绵竹年画艺人们除了参与培训课程之外,也与川大在校学生进行了绘画方面的互动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让年轻一代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进而对传统文化有直观的了解”。川大与绵竹年画艺人的多层次互动,解决了传承人群培养的疑难问题,活化了非遗技艺,也让非遗融入现代社区文化,为保存珍稀的民族文化资源,发挥了高校在社区文化传承的文化作用。









































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zy/106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