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

谈家风


应一个老党员的要求,今天谈一谈“家风”。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然而社会并不是由哪一个家庭组成的,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所谓的“家风”应该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某一个家庭的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多的,应该是埋在中国文化里的传统美德。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说继承家风,维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就是让个体更和谐地生活在社会之中。

当然了,这种党八股的文风并不是我所擅长的,接下来我就要摆事实讲道理开黑腔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中国历史上有关家风的事例: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堪称勤俭简约的千古一帝。某年七夕,赵匡胤送太后和皇后的礼物居然是这样的: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

宋史太祖本纪中这样记载:

宫中苇帘,缘用青布;常服之衣,浣濯至再。魏国长公主襦饰翠羽,戒勿复用,又教之曰:“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见孟昶宝装溺器,摏而碎之,曰:“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赵匡胤这个人啊,特别的勤俭节约。皇宫里类似于床单被罩帘子之类的边缘,都是粗布,他自己穿的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洗洗揉揉又三年。公主穿得太华贵了呢,他就摆事实讲道理,磨破了嘴皮子说,挖空了心思劝,公主啊,你要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整个一个唠唠叨叨的更年期大叔。这还不算完,赵大大看见后蜀皇帝孟昶的坐便器都是珠光宝气,非痛心疾首啊:“咦!弄啥嘞!茅丝缸个装大粪都搞这么漂亮!还用啥来装粮食哟!反动派生活奢侈糜烂,怎么会不亡党亡国啊!”

所以纵观有宋一代,历任领导核心一直坚持勤俭治国。虽然说宋朝时期国土面积小,边境外敌的军事压力比较大,但是宋朝的经济一直发展蛮好,年前的开封还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可是中央领导延续到宋徽宗赵佶的时候,已经开始走起了腐化堕落的下坡路。

根据史料记载,宋徽宗崇宁元年(),置造作局于苏州、杭州,制造宫廷所用珍巧器物。四年(),又置苏州应奉局于苏州,搜罗东南各地奇花异石、名木佳果,由水陆运送往京师,称花石纲。宋史后来又是如何评价花石纲的呢?“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而这也成为激起南方方腊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号首长如此不顾百姓生活,整个官僚团队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一时之间从中央到地方,盛行铺张浪费之风。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宰相王黼(音“腐”)家中:

堂阁张设,宝玩山石,侔似宫禁。

宰相家里和皇上的宫廷一样啊,县政府修成天安门啦。然而这还不算完事儿,宋徽宗听说以后兴致冲冲还来游玩一番,留下了首长点评:“此不快活也。”你看看,整个一个把勤俭节约的家风抛之脑后嘛!后来的结果如何呢,靖康之役,北宋都城沦陷,赵佶从帝国首脑变成了敌国俘虏,这都是没有秉承良好家风的后果啊。

当然,这是帝王家,我们再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这个人号称“智圣”,而他本人的道德品质也非常值得人尊敬。在他去世之前,也给儿子诸葛瞻留下了一封著名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意思大家都能看明白,也无非是沉下心来搞学习,静下心来干事业,不要等到老了一事无成再追悔莫及。

客观来说,诸葛瞻一生并没有什么太高的成就。在内政方面他没有打倒黄皓反革命集团,对外战争方面表现机会不多,仅有绵竹之战可供考察,结果是个错失战机马革裹尸的下场。

但是即便智力水平没有达到父亲诸葛亮的层次,但是在道德层面和家风继承上,诸葛瞻还是可圈可点的。起码在绵竹之战时,诸葛瞻一能够临危受命,后面对敌军劝降,他能够义正辞严拒不受降(这里斩杀来使算个黑点,按下不表),尔后被敌军围困,他和儿子诸葛尚也能够浴血突围战至最后一刻。

而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在祖父和父亲的性格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他原本出任郿县县令,后因政绩出色,官至江州刺史。可见良好的家风,对后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所以说,搞家风建设,就是搞勤政廉洁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搞思想道德建设。一个政党能够克己奉公,一个家庭可以祥和宁静,那么我想,家和万事兴,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肯定都不是梦了。

怕就怕啊,有的人家风就是歪的。

接下来是每日“两学一做”时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百癜风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anzhuzx.com/mzszy/9355.html


当前时间: